从外交上来说,中国与非洲大陆有着广泛而良好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在苏丹和津巴布韦和几内亚,这种关系受到了西方国家和人权组织的严厉批评。此外,中国还建立了多边的中非合作论坛,它与中东也建立了类似的地区组织。
(七)全球管理
中国更深地参与到各种国际组织和一系列“全球管理”问题中。尽管北京仍是一个有“选择的多边主义者”——在某些问题上参与,某些问题上不参与——但总体趋势是积极的,中国在为国际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中国过去回避多边主义,认为它是某种形式的(西方)阴谋。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仍然徘徊在东亚的地区性多边组织之外,但今天它已经深深参与和介入到亚洲国家间的多层次构架和非政府机构中。更重要的是,中国被认为是这些组织和团体积极、建设性和合作的一员。
中国过去反对(至少是无视)美国与东亚5个国家——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和菲律宾——之间的双边联盟关系。1997—1998年,中国官员对此尤其持批评态度,他们呼吁废除(全世界)所有的联盟关系,认为这是不必要的冷战残余。今天,中国则表示欢迎美国在亚洲的存在,赞扬美国为亚洲地区提供了安全和稳定“公共产品”,使该地区得以有30年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增长和发展。
过去,如果出现地区安全和政治问题(中国分析家们喜欢称之为“热点问题”),或者地区自然灾害(如2006年的南亚和东南亚海啸),中国常常是作壁上观。今天,中国则积极参与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所起的关键调停作用,虽然20世纪80年代中国也曾在解决柬埔寨问题上发挥过关键作用。中国也参与了联合国在东帝汶的维持和平行动。
中国在东帝汶的维和行动并不是唯一的。目前中国有近2100名军事人员分布在世界近20个国家执行维和使命,比联合国安理会任何成员国都多。其中一半部署在黎巴嫩,还有中国的军事人员和准军事人员部署在非洲、拉美和中东。
这是中国向联合国做出的坚定承诺的具体体现。中国可能是今天的世界大国中最坚定支持联合国的国家。它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参与更加积极,特别在对于关键敏感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方面。在投票模式上,中国不再被视为“搭便车”——虽然中国给联合国缴纳的会费远低于其他同类国家和其他安理会成员国。
在武器控制方面,今天,中国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物和常规武器公约》等的严格忠实履行者,是核供应国成员,而且遵守《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虽然中国还不是它的成员国)。
结论
总而言之,过去60年来,特别是自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取得了长足进步。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过去那个反对“修正主义”并力图推翻世界秩序的中国。今天的中国已经深入参与到全球事务之中,是当今世界秩序的坚定维护者和积极贡献者。对于分析中国1949年以来国际立场变化的观察家们来说,仅仅这一点就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