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和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军事院校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推进我军院校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治军先治校,将院校教育摆在军队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世界形势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各主要国家高度重视军事院校教育,提高广大官兵受教育的程度,以促进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在国内,军队的基本任务由武装夺取政权转变为保卫国家安全和尽可能地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工作,开始由单一军兵种向诸军兵种的合成军队转变,由“小米加步枪”向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国防军转变。在这一大的趋势下,提高军队战斗力,军队的质量处于优先的位置。而进行军队质量建设,首要的是要有一大批具有高度无产阶级政治觉悟和现代军事素养的优秀人才。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才培养主要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01页。;而和平时期则主要依靠办院校培养。1950年8月1日,毛泽东就指出:“为了要完成伟大的新任务,就必须提高全体指挥员、战斗员的文化科学与技术水平……因此,中央决定,全军除执行规定的作战任务和生产任务外,必须在今后一个相当时期内着重学习文化,以提高文化为首要任务。” 《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8页。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视提高我军官兵科学文化素质为首要任务,并由此把办军校提高到军队现代化建设优先战略地位。
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充分估计到院校教育事业在新时期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并把建设军队院校问题提到议事日程。1950年7月,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决定以战争年代创办的学校为基础,改建、新建一批正规军事院校,以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军事学校暨部队训练会议,部署了创办院校工作。各军区改建或新建了步兵学校和高级步兵学校,各军兵种建立了专业学校。毛泽东不但亲自审定军队院校建设方案,还为一些院校题写训词,强调军校教育的重要性。在给军事学院的训词中指出,克服过去时期“那种不集中、不统一、纪律不严、简单现象和游击习气等等”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14页。,“而首先又应该是从教育训练上来培养的那种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和纪律性。”同上。经过军委、总部、各军兵种、各军区的共同努力,“到1957年,全军创办了165所正规院校,基本形成了初、中、高衔接,军兵种齐全的比较完整的正规化军校教育体系” 薛连璧、张振华主编:《中国军事教育史》,国防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51页。
二、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是办好军校最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