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是办好军校最重要的问题
毛泽东一贯认为:“一个军事学校,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7页。因此,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研究军校领导干部和教员的配备使用,重视对军校大政方针的研究与决策。
主张名将治校。就是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毛泽东也舍得把在战场上威震敌胆的名将选派到院校,从组织上有力地保证院校建设的蓬勃发展。他把创办军事院校和指挥打仗看得同等重要。只要是院校建设需要,他不惜抽调那些战斗在第一线的高级指挥员出任院校领导。新中国成立后,经毛泽东的直接选调,出现了刘伯承、罗荣桓、陈赓等一批元帅、将军院长,他们怀着崇高的使命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有力地促进了军事院校教育的快速和健康发展。
必须拥有德才兼备的教员队伍。毛泽东十分关心教师队伍建设,认为“办学校要有教授,要团结他们,没有他们是不行的”《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61页。。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创建院校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缺乏教员。为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提出了一系列措施:首先,从机关、部队调一批具有丰富作战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干部担任教员;其次,启用一批有学术水平和专业特长的原国民党军军官担任教员;再次,选留部分优秀的毕业学员担任教员;最后,从全军选调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干部,作为师资后备力量请地方高等院校代训。同时,还成立了军事、政治师范学校,专门负责培养军队所需教员。为了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正派、业务精通的教员队伍。毛泽东还经常要求各级干部要在生活上关心教员,工作中信任和大胆使用专家和知识分子;加强对教员的培养,强调政治教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长期的党性锻炼;军事教员要有丰富的战争实践经验和一定的军事知识;文化教员需受过高等教育,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同时,还注重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教员深入部队、深入实际,在实践中提高和完善自己。通过这些措施,到1962年,全军院校教员约有31万余名,其中军事教员7969名,政治教员2698名,专业技术教员16万余名,基础文化教员4588名,基本上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必须实施正规化的系统教育的办校教育方针。毛泽东非常重视军校的正规化教育。1952年到1953年,毛泽东代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先后给军事学院、总高级步校、后勤学院和军事工程学院颁发的训词中,一直强调要实施正规化的办校教育方针,希望通过军队院校及其学员的努力,“把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部队的精神,贯彻到所有部队中去”《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15页。。为保证全军院校的正规化教育,解放军总部先后召开10次全军院校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正规化办校教育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掌握新技术、学会联合作战的教育训练方针;“一切以教学为中心”的办校指导思想;正规化教育的具体方针;研究了教学计划的调整、提高教学质量、新条件下的教育训练、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这些重大问题的逐步解决,不断完善和统一了全军院校正规化教育的办校教育方针。
三、科学安排军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严格控制学员培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