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举行大使级会谈的同时,美国不断加强对台湾的军援和经援,每年提供3亿美元以上的军援和1亿美元以上的经援,目的是进一步把台湾建成永久性的反共反华的军事基地。由于美国政府坚持敌视中国的政策和美台的进一步勾结,1957年底中美会谈中断,台湾海峡局势日趋紧张。1958年8月23日,人民解放军对大小金门实行猛烈炮击,第二次台海危机爆发。
危机爆发后,艾森豪威尔下令从地中海等地调海军到台湾海峡,并重申美国不放弃它承担的以武力阻挠解放台湾的责任。又授权杜勒斯发表声明,威胁要把美国在台湾海峡地区的侵略范围扩大到金、马等沿海岛屿。中美两国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对抗进入最紧张时期。美国的军事冒险政策不仅遭到中国人民的反对,而且也在同盟国中引起了极大的不安,美国国内的反战空气也因此日益强烈。为了摆脱困境,避免与中国军队直接冲突,同时也为了分割台湾与大陆的最后一点联系,美国再次制造“划峡而治”的阴谋。
1958年9月,中美大使级会谈恢复。美方代表提出了在台湾海峡立即停火的要求,说什么美国不能容忍和坐视与它有“共同防御条约”的“盟友”的领土被武力夺取。中国代表针锋相对地指出:中国政府对金、马的国民党部队的军事行动,完全是中国内政,绝不容许任何人加以干涉;中美之间并没有打仗,根本不存在“停火”问题;消除台湾地区紧张局势的关键,在于美国军队撤出这个地区。美国看到不能迫使中国政府宣布放弃对金、马使用武力的权力,而且在沿海岛屿为蒋军护航又要承担很大风险,于是想退一步在中国沿海地区从“战争边缘”政策转变为“脱身”政策。
为了粉碎美国使台湾和大陆分离、制造事实上的“两个中国”的阴谋,中国政府决定暂时不攻击金门和马祖岛等岛屿的蒋军。10月6日,国防部长彭德怀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从即日起,在没有美国人护航的条件下,停止炮击7天。10月13日又宣布再停止对金门炮击2周。命令指出,这样“使金门军民同胞得到充分补充……以利他们固守”。并明确宣布“这是为了对付美国人的”。10月25日,彭德怀在《再告台湾同胞书》中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我们是一致的”。参看高民政:《1949至1979: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军事政治较量及其影响》,《军事历史研究》1999年第3期。宣布对金门及其附近岛屿逢双日不打炮,单日可能打炮的规定,以利蒋军“长期固守”。这是当时形势下的最佳斗争策略。中国政府采取打打停停,半打半停的策略,粉碎了美国“划峡而治”的“两个中国”的阴谋。1958年12月10日,美国宣布从台湾地区撤出部分海空军,中美在台湾海峡地区的又一次较量宣告结束,中国政府再一次捍卫了“一个中国”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