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毛泽东与建国之初的中英建交谈判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张颖    来源:国史网 2009-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19501月,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新中国,但直到1972年中英之间才建立全面的外交关系,学界对个中缘由有所探讨。 有关研究文章包括:金光耀:《19491950年英国对新中国的承认》,《历史研究》1994年第5期;林利民:《1949年美国延宕承认新中国“共同阵线”政策述评》,《世界历史》1997年第2期;萨本仁:《20世纪中英关系的转变及其历史启示》,《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年第2期;迟爱萍:《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对西方国家的外交战略》,《党的文献》1999年第6期;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历史研究》1999年第5期;王建朗:《新中国成立初年英国关于中国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政策演变》,《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章百家:《中共对外政策和新中国外交史研究的起步与发展》,《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5期;时殷弘:《与两极结构并存的多样化图景——英国、印度与美国对华政策(19491950)》,见章百家、牛军主编:《冷战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翁明:《中英建交谈判的漫长复杂历程》,《外交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建国之初中英建交谈判的缘起与延宕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复杂局面。

  一、开国伊始,毛泽东提出“不急于建交”的对英政策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备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与压迫,作为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英国始终被中国共产党看作是中国革命反对的对象之一。中国革命即将胜利之时,随着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初定,中共领导人确定了对英政策的基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国对中国国内可能出现的内战实行了“不干涉”政策。1948年下半年,英国政府看清了局势,放弃国民党政府,提出“门内留一只脚”的对华政策 《内阁会议记录》(Cabinet Papers)1948129日,CAB129/31CP(48299。。当国共两党胜负已判,新中国即将诞生之时,英国又多次表达了承认新中国的意向。194812月,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向内阁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建议在必要的情况下,与中共建立非正式的外交关系。1213日,英国内阁会议决定:保持原地不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事实上的关系。根据这一指示,沈阳、天津、北平等地解放后,英国领事馆均留在原地。19493月,英国将对新中国的态度通报了美国:“英外交部意识到,拒绝对一个实际上有效地控制着大片领土的政府给予任何形式的承认,不仅从法律上讲是说不通的,而且会在现实中产生严重的困难。” 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1卷(上册),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67页。42021日,当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时候,停留在长江上的英国紫石英号与人民解放军发生激烈军事冲突。“紫石英号”事件爆发后,英国同人民解放军代表进行了多次谈判,虽然谈判并不涉及承认新中国问题,但这为双方进行外交接触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并且,英国政府在“紫石英号”事件后并没有放弃既定政策,南京解放后,英国大使馆也留在了原地。

  与英国急于同即将建立的新中国发生外交关系相反,未来的新中国领袖们在制定新中国外交战略时早早地确定了不急于同西方国家建交的政策。194935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明确表示新中国将不急于同西方国家建交,甚至有意把同这些国家建交的时间推迟:“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5页。不急于同西方国家建交的外交方针后来为新政协通过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所确认。

  尽管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前已提出不急于同西方国家建交的外交方针,但是并没有关闭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大门。194811月,毛泽东在修改周恩来起草的中央给东北局的电报中甚至明确表示:“不承认国民党与这些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使我外交立于主动,并不等于我们永远不与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发生外交关系,也不等于对待这些帝国主义国家毫无区别。” 鲁振祥:《关于新中国三条外交方针的制定:读〈毛泽东外交文选〉》,《党的文献》1995年第1期,第51页。即使在处理“紫石英号”事件的过程中,毛泽东在1949428日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给邓小平、刘伯承等的电报中仍表示:“如果美国及英国能断绝和国民党的关系,我们可以考虑和它们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83页。两天后,在毛泽东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关于 “紫石英号”事件的声明中,把这一原则和条件正式向全世界公布:“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人民政府愿意考虑同各外国建立外交关系,这种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首先是不能帮助国民党反动派。”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0页。

  “不急于同西方国家建交”是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新中国外交战略已定,在不急于同西方国家建交的原则下中英建交势必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

  二、对于英国承认新中国,毛泽东提出“拖一下”的方针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