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毛泽东与建国之初的中英建交谈判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张颖    来源:国史网 2009-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一边倒”战略下的中国外交抉择

  中英建交谈判是新中国第一次与西方大国进行有关两国关系方面的谈判,与此同时,中苏之间还在进行着缔约谈判。在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的情况下,中国决策层将中苏谈判放在了首要位置。对于新中国领导人来说,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是争取更坚定的盟友还是获得更广泛的承认,毛泽东等人选择了前者。无论从意识形态角度考虑,还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考虑,抑或是国家安全的角度考虑,中英谈判显然没有中苏谈判重要。

  总的看来,中方在中英建交谈判的方针原则是中方决策层根据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战略确立的。“一边倒”是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立场的形象表达,它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起,构成了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在以上基本原则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与西方国家建交采取了极为慎重的态度,在建交顺序上新中国采取了先苏联及东欧各国,再周边国家,最后考虑西方国家的方针。在不急于建交的策略方针下,与西方国家采取了先谈判后建交的做法。后来,周恩来先后在不同场合对当时中国的这一外交策略进行过解释。19524月,周恩来在关于外交方针与任务的一次讲话中曾经明确地说:“帝国主义总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想钻进来。有几个国家想同我们谈判建交。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帝国主义的军事力量被赶走了,但帝国主义在我国百余年来的经济势力还很大,特别是文化影响还很深。这种情形会使我们的独立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在建立外交关系以前把‘屋子’打扫一下,‘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6页。。1958319日,周恩来在成都会议上作关于外交问题的报告时又强调:不急于跟它建交,不急于参加联合国,最好推迟,就是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集中力量孤立美帝战争集团。《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33页。

  总之,对于新中国领导人来说,一洗近代以来中国所受到的西方列强的百年屈辱是新中国外交的历史责任,“一边倒”则是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出于以上考虑,新中国对英国采取了不急于建交的外交政策。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