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1949年司徒雷登面见毛泽东计划失败的再探讨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张伟    来源:国史网 2009-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2004年解密的相关外交档案中,留下了黄华当年与司徒雷登和傅泾波面谈交涉的许多记录。517日,傅泾波主动请求与黄华见面,希望英、美、法在沪势力与人民解放军互相配合,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共同防止国民党军撤离前破坏英、美资本的上海公用设施。《司徒雷登秘书傅泾波与黄华谈话内容》,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071)档案,第1页。黄华在与傅泾波面谈后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也写到:“美、英、法对我试探很积极,彼等现系经过傅及司徒以私人身份出面其目的主要在获得我方反应。”“上述谅解与应付态度是否适当,今后傅与司徒再要求见面时如何处理,请示知。深恐应付不恰当,影响甚巨。”同上文,第3页。

  521日,也就是黄华与傅泾波就保护上海问题进行谈话的同日,驻扎青岛的美国舰队奉命撤离,驶往日本。解放军进入上海后,驻沪美军也自行撤离。在这以后,美国人与解放军似乎形成了某种默契:凡是解放军进驻的地方,美国军事人员自动撤离,避免与解放军发生冲突。随之,远东美军的战略重心也由中国移往日本。

  531日,在与傅泾波的再次接触中,黄华也曾就驻台美军向司徒雷登提出过抗议。但傅泾波解释说:台湾基隆港附近的美国军舰只是过路性质。言外之意,只要解放军渡海攻台,美军照样会自动撤离。《司徒雷登秘书傅泾波访黄华谈话内容报告》,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091)档案,第13页。

  黄华与司徒雷登在南京进行秘密接触的同时,中共中央也将与司徒雷登接触的情况告知了苏联方面。根据20世纪90年代解密的前苏联档案,毛泽东在给苏联的报告中说,“司徒雷登撒谎说美国人好像已停止支持国民党政权了。我们了解的情况却相反:这种支持一直在积极进行。”526日,斯大林在打给苏联援华顾问团负责人柯瓦廖夫的电报中要他转告毛泽东,他同意“毛泽东同志对美国大使司徒雷登的评论”,并说:“联共(布)中央感谢毛泽东同志通报的情况”。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0111页。

  527日,中共中央对中国人民解放军425日误闯司徒雷登私宅之事再电黄华及南京市委。其中提到:“上次黄华与司徒个人谈话时司徒曾表示希望中国联合政府能广泛地吸收民主人士参加,此是干涉中国内政,黄华应当场给以驳回,不应默尔而息,好像我们可以忍受这种干涉似的。以后凡关这类谈话,必须句句认真,字字斟酌,才不致为美帝或其他帝国主义者所乘。”《对美使馆抗议及黄华与司徒雷登会谈的指示》,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081)档案,第12页。

  司徒雷登与黄华进行接触的消息在南京的外交圈里不胫而走,有人甚至传说黄华给司徒雷登带来了周恩来的私人信件。黄华写给中央的报告说明了事实的经过,后又召集各国驻南京使节,重申了中共关于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政策,以及对待外交人员的具体政策,回答了使节们提出的问题。《黄华与司徒雷登谈话报告》,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101)档案,第1页。

  胡乱猜忌中共内部分歧:司徒雷登的第一个错误

  6月初,司徒雷登接到一份由北平经秘密渠道转来的重要情报,称中共高层领导在对苏对美方针上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司徒雷登认为“这是极有希望的努力路线”。他决心亲自北上同周恩来等高层领导会谈,以实现在南京达不到的目的。

  68日与黄华的秘密接触中,傅泾波也表示过与司徒雷登相同的看法:“马(歇尔)、司(徒雷登)对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的主张是赞成的,很希望毛周能够成功。但中共内部见解并不一致,例如新华日报、解放日报最近许多言论,如刘少奇《论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一文,徒然增加误解,……” 《司徒雷登秘书傅泾波与黄华谈司徒雷登拟赴北平见周恩来事的报告》,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111)档案,第23页。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