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封扑朔迷离的信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笔者在中国外交部的解密档案中,见到了陆志韦致司徒雷登信件在北平存档和发至南京的两个不同的中文译本。但经笔者将这两封信的中文译本进行核对,终于发现了事件的原因。
以下为6月16日陆志韦致司徒雷登信件的北平中译本:
司徒校长:
昨晨我遇见赵先生,谢谢你的问候,毛泽东业已谈过你有来访燕京的兴趣,据我猜测,政府会允许你的。
……我一个极亲密的朋友前天告诉我,燕京的成败可能决定于你这次北上旅行的结果,如果你要带任何中国人与你同行,也希望你仔细考虑。
我相信你一定知道我是好意的。为了中国的利益,特别是燕京的利益,同时也为着美国的利益。我希望你这次来访成功,不只是在社交上,而且的确能对于国际谅解有所贡献。凡是需要一两年以后才能办得到的事情,目前不必急于推动。
陆志韦 《陆志韦给司徒雷登的信》,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20(1)档案,第1~2页。
在这件档案的同一卷宗中保留了根据黄华回忆复原的陆志韦致司徒雷登信件的南京中译本(档案中的英文及注释为档案原有注释,英文笔误为档案原有):
1949年6月16日
15日(原文昨天早晨)我遇见周先生,谢谢你的问候,毛泽东先生已经宣布(Announced)你访问燕京之意(Interest),我估计当局(原文Govermoment)可能予以同意。
我知道许多党员都不愿意把政治问题(Issues)与贸易及金融混为一谈,他们不喜欢人们讨论所谓“国际路线”或我们国家的态度(National Atitude)。完全出于善意,他们不愿看到燕京被牵入国际关系(记不很清楚),也不愿意燕京的中国职员在国际上采取苏联的倾向(Leanings)。前一天一位好友告我,燕京的成败可能极大地系于你来访燕京的结果。
我相信你了解我一贯想把事情搞好的(Mean Well)。为了中国,为了燕京,为了美国,我们希望你的访问不但在社交上(sociarly)是成功的,而且也有益处于国际间的谅解,凡是可以再等一年两年进行的事情都不必操之过急。《陆志韦给司徒雷登的信》,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20(1)档案,第3页。
两相比较,不难发现,陆志韦致司徒雷登信南京版本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陆志韦写这封信的前一天,即6月15日,向陆志韦传递毛泽东愿意会见司徒雷登这一重要信息的究竟是北平译本中的“赵先生”还是南京译本中的“周先生”?
笔者核对了保存在外交部档案中以及林孟熹先生《司徒雷登与中国政局》一书中保存的陆志韦信件英文底稿抄件,发现在信件英文本中提到的人物为“Mr Chou”同上文,第5页;林孟熹:《司徒雷登与中国政局》,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272页。。显然,司徒雷登等人在翻译此信时犯了一个极为简单的望文生义的错误,把“赵先生”译成了“周先生”,从而望文生义地理解为:中共方面希望司徒雷登北行的愿望是何等强烈,以至于由时任共产党副主席的周恩来亲自出面,通过司徒的密友陆志韦以亲笔信的方式告之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的另一番考虑
在司徒雷登是否应当北飞的问题上,美国国务院方面持赞成态度,前国务卿马歇尔还以“私人名义”发来电报,极力主张“司徒应去北平一趟”。《司徒雷登来北平的要求及处理指示》,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19(1)档案,第1页。美国驻天津、上海和北平的总领事馆也在不同程度上赞成司徒雷登此行,但他们提出了各种附加条件:如一定要保证能见到毛泽东和周恩来,一定要坚持坐自己的专机,事后要访问广州,以免引起弃蒋而准备承认中共的误解等。资中筠:《追根溯源——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35~236页。优柔寡断的国务卿艾奇逊拿不定主意,最后要求杜鲁门拍板。但此时杜鲁门面临的压力远比国务卿大得多,曾有16位共和党人和5位民主党人参议员的联名信,要求美国政府切勿承认中共。 林孟熹:《司徒雷登与中国政局》,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127~128页。7月2日,司徒雷登收到复电,“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访问北平”,这一消息由傅泾波转告了黄华。《司徒雷登秘书傅泾波与黄华7月2日谈话内容》,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15(1)档案,第1~3页。
离开中国前,傅泾波曾给周恩来夫妇写了一封离别信。此信除聊述离别之情外,尚有三点谈及司徒雷登北上失败之处:“由于联合政府尚未成立,免谣言和是非故否决返华府前北上或南游之举;言司徒返美目的是我世界和平,减少摩擦;返华后即来平”。《司徒雷登的秘书傅泾波致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的信》,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23(1)档案,第3~5页。
这封短信透露的信息是:司徒不仅准备了北上北平的计划,还同时准备了南下广州与李宗仁接洽的计划,只是由于无法抗拒之外力原因,两计划均未成行。
司徒雷登没有想到,他这一走,中美关系的大门也随之关闭了20余年。而司徒雷登直到登上专机之时,不仅没有看透这一点,而且还在做着“返华后在宁稍事屏挡即当赴平” 同上文,第5页。的美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