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论毛泽东对新中国宗教工作的贡献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韩洪洪    来源:国史网 2009-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重视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的研究,积极探索用新方法处理宗教问题,为正确处理中国宗教问题开辟了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处理宗教问题,不仅要继承党在过去的优良传统,还应该探索符合新现实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为此,毛泽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宗教工作,前提是要对宗教问题有所研究,要懂得宗教历史的基本知识。毛泽东对当时党内宗教研究的状况不满意,他认为一些马克思主义者或共产党人对宗教研究重视不够,宗教知识贫乏,并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对世界三大宗教(耶稣教、回教、佛教)至今影响着广大人口,我们却没有知识,国内没有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领导的研究机构,没有一本可看的这方面的刊物。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写的文章也很少,例如任继愈发表的几篇谈佛学的文章,已如凤毛麟角,谈耶稣教、回教的没有看过。不批判神学就写不好哲学史,也不能写好文学史或世界史。” 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5页。在毛泽东的推动下,中共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宗教问题的精辟论述和文章,加深了全党对宗教的发展规律、社会作用及其本质的认识,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水平,增强了处理宗教问题的能力。

  在宗教问题上,除了政策方面的探索研究外,毛泽东还十分重视宗教研究工作,并把它放到做好群众工作的高度。1961123日,毛泽东同十世班禅谈话时明确表示:“我赞成有共产主义者研究各种经典,因为这是个群众问题,群众有那样多人信教,我们要做群众工作,我们却不懂宗教,只红不专。”同上书,第4页。毛泽东身体力行,对儒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有所涉猎。诸教之中,毛泽东尤重佛教,他读过代表中国几个佛教学派的经典如《华严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等,对哲学史刊物上发表的谈禅宗哲学思想的文章几乎都看。毛泽东熟知与佛教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文学作品等,在讲话或著述时常常信手拈来。毛泽东在19572月最高国务会议上讲话,谈到双百方针时,指出许多东西在开始出现的时候,在旧社会几乎都是被打击的。接着他举了许多例子,其中不仅有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哥白尼的学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而且谈到了孔子、耶稣和释迦牟尼。他说,佛教怎么样?释迦牟尼怎么样?也是经过那么一个过程,受压迫,社会不承认。孙行者为什么被封为“弼马温”?把孙悟空封为弼马温就是不承认他。他自己封号、自己对自己评价、自己的鉴定是叫“齐天大圣”。玉皇大帝给他鉴定搞他一个弼马温,就是说是毒草。这些引用不仅增添了文采,更使说理简单易懂。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存在阶级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开始探索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来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1957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讲话首次提出宗教领域也要“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讲话指出:“企图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是非问题,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我们不能用行政命令去消灭宗教,不能强制人们不信教。不能强制人们放弃唯心主义,也不能强制人们相信马克思主义。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21322页。讲话告诫人们:“对待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对待精神世界的问题,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但不会收效,而且非常有害。”同上书,第346页。毛泽东把宗教问题定位为“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并把宗教界人士划入“人民”之列,这就为处理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提供了新的空间,由此确定了这一时期制定正确的宗教政策和纠正错误政策的出发点,对党做好宗教工作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毛泽东对新中国宗教工作的贡献主要有三条:(1)主张在新中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奠定了新中国宗教政策的基本方针;(2)主张团结宗教界人士,特别是做好宗教界上层人士的工作,扩大和巩固了党同宗教界人士统一战线的基础;(3)主张研究中国的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探索用新方法处理中国的宗教问题,为探索宗教与新中国相适应开辟了道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党的宗教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基本上得到贯彻落实;同时,根据现实的需要,完成了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克服了中国宗教具有的封建性和殖民性,其间虽然也在实践中走过一些弯路,特别是50年代后期以后,党的宗教工作出现了偏差,甚至是严重的偏差,但总体上发挥了中国宗教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爱国主义和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