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群众文化建设在构建新中国中的重要作用
如果说,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只是取得社会主义政权的第一步,那么,随后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则完成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制度建构。在这一打造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中,群众文化功不可没。因为文化馆、站等群众文化机构既是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活跃文化生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地方,是各级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因此,宣传工作也就成了各级文化馆、站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些宣传教育工作往往结合节庆、假日进行。例如1949年12月21 日,文化部和教育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年节、春节群众宣传工作和文艺工作的指示”,要求各地利用年节和春节的时机,开展群众文艺活动,向人民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指示”明确提出的宣传内容有:
(1)宣传人民解放军的伟大胜利,宣传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宣传《共同纲领》,宣传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宣传人民解放军的光荣,和战斗英雄、军人家属、烈士家属的光荣。
(2)宣传把革命战争进行到底,宣传支援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海南岛和西藏。宣传缴公粮、缴商业税和购买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宣传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克服胜利中的困难。
(3)宣传恢复和发展生产,宣传工人、农民生产建设中的伟大功绩,宣传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英雄。
(4)按照地方情况,宣传新区反恶霸、反特务、肃清土匪、减租减息等斗争。
(5)宣传国际主义,宣传中苏友好,揭露美帝国主义侵华的罪恶和阴谋。
(6)宣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公共财物的新道德。宣传识字和卫生,反对迷信落后思想。文化部群众文化事业管理局编印:《群众文化工作文件资料选编》(一),1984年,第1~2页。
不难看出,这样的宣传教育,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充分反映了当时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和社会历史特点,同时也是党和政府利用群众文化进行宣传教育,提升广大工农兵群众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质的重要表现。事实上,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群众文化一直担负着宣传党和国家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文化娱乐等重要任务。这是新中国文化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在群众领域的具体体现,这一方针的形成,跟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积极探索密切相关,离开了这一点,新中国的文化方针和发展方向的确立就成了无源之水,建国初期群众文化的繁荣也就得不到合理的说明。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认为,尽管建国后毛泽东关于群众文化的发展没有直接的论述,但是他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的一系列观点,却对群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