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毛泽东的知识分子思想
关于知识分子概念的界定以及建国初期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状况,在为数不多的成果中,杨凤城的《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政策研究》一书对此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该书从社会政治视角及学术范式界定了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并主要在学术范式中狭义的知识分子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即知识分子“主要是指传播和创造人类精神文化的人,……他们主要工作于文化教育科研领域,致力于知识的发现、积累和传播,即从事精神文化生产活动;他们视传播文明和知识、消除愚昧和落后,视创造新思想并将其纳入人类知识系统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他们以符号系统、价值评判系统来把握世界,而非以权力来控制世界。”关于政治视角的定义,书中则引用了《辞海》1989年版中“知识分子”的条目:“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脑力劳动者。如科技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教师、医生、编辑、记者等。在社会出现剩余产品和阶级划分的基础上产生,……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而分属不同的阶级。”
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知识分子的阶级本质和属性特征以及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出过不同的评判。以时期划分,可分为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政策依据正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知识分子思想。这一时期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论述主要集中于1939~1949年间,主要内容有:
(1)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就职于经济、财政、文化、教育机关,包括教育家和教师,科学家、工程师、技师、医生、新闻工作者、著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普通文化工作者和青年学生。
(2)知识分子不是独立的阶级,而是依附、分布于社会各阶级的社会阶层、群体。
(3)知识分子所依附的阶级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倾向决定其所属的阶级,新民主主义时期,多数知识分子被归入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4)知识分子是革命和建设的主要力量之一,知识分子的政治抱负和富于知识使之在革命中常常起到先锋和桥梁作用,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而对于新国家的建设,一切为人民服务的知识分子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
(5)这一群体的特点是一方面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另一方面在对待具体问题时理论与实践分离,脱离实际,在革命中常常表现为摇摆不定、轻视工农等。
因此,毛泽东认为,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共产党必须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与党外知识分子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同时,要给他们以革命的政治教育,通过与工农大众的结合,从理论走向实践,在革命实践中建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论述中,毛泽东并没有给知识分子下一个完整的定义,但是从毛泽东的知识分子阶层说以及所涉及的知识分子组成成分上看,指出了知识分子形成于现代社会分工并以思想、文化的传播和创造为己任、以脑力劳动谋生的特点,可见,毛泽东所使用的知识分子概念基本包含了上述两种概念的内容。
三、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状况及其思想改造的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