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改革与防疫治病并举、保障健康,旨在人丁兴旺
建国之初,严重威胁蒙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主要传染病是鼠疫与性病,以及后来发现的人畜共患的布鲁氏菌病。自治区成立以后,内蒙古党委发出了“扑灭鼠疫,抢救生命”的指示,提出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把防疫工作变成群众工作”的号召。1948年元旦,乌兰夫再次提出把防疫工作与打仗、生产并列为三大中心任务。1949年10月下旬,镶黄旗发现鼠疫并向四处蔓延。10月24日,中共察哈尔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军区司令部等领导机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防疫措施。会议决定,隔绝疫区与外界的交通;发动绝缘地带群众实行联防;成立察哈尔省防疫灭疫委员会,省政府主席张苏任主任,统一指挥灭疫工作。10月27日,鉴于疫情,中央人民政府召开紧急防疫会议。做出四项决定:一是严密封锁交通,防止鼠疫蔓延。赶紧调部队封锁京绥铁路,公路及人行路也在封锁之列。动员省党政军民进行封锁,在张家口和北京间建立三道封锁线。二是紧急调集医疗防疫人员与药品,加强疫区防治力量。由卫生部电令东北赶调全部防疫队与疫苗200万人份入关,赶赴疫区工作,并动员京津医务人员参加防疫运动,指定天坛防疫处赶制疫苗。三是责成卫生部加强宣传,动员各地广播报纸、广播电台、电影,并组织各种宣传队广泛宣传。四是组织中央防疫委员会,由董必武任主任,成员有聂荣臻、滕代远、陆定一、李德全、贺诚和杨奇清。经过半个多月的积极努力,有效防止了疫情的扩散。昭乌达盟也在这一年秋后发生鼠疫,建立了各级防疫指挥部和专业性的鼠疫防治所全面开展灭鼠灭蚤及药物等防治工作。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苏联防疫队的帮助指导下(以麦斯基为首的苏联防疫队共21人曾三次来哲里木盟,深入鼠疫严重地区五个月,曾动员群众捕鼠300余万只,普遍施行了预防注射),终于使猖獗流行的人间鼠疫得以迅速平息,发病率与死亡率直线下降,最后被完全控制。如以1947年发病人数为100%,那么到1948年下降为29%,1949年为27%,至1952年降到005%刘景平、郑广智主编:《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概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60页。,鼠疫威胁基本消除。
由于梅毒的蔓延,造成了蒙古族人口的急剧下降,直接影响到蒙古族牧民的生存和繁衍,也使草原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因而,驱除梅毒成为内蒙古牧区蒙古族牧民又一个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为了实现牧区“人畜两旺”的方针政策,从1950年开始自治区分别在呼伦贝尔盟的陈巴尔虎旗、乌兰察布盟的四子王旗和伊克昭盟的扎萨克旗(今伊金霍洛旗)进行了驱梅工作的典型试验,并确定了“在短期内迅速普治一遍以减弱感染力”的工作方针。为此,内蒙古党委和自治区政府组织了大批医疗队,深入牧区进行普遍治疗。根据有关统计,三年中在牧区的23个旗,治疗了61324人。以呼伦贝尔盟的陈巴尔虎旗、索伦旗、新巴尔虎左旗和新巴尔虎右旗四个牧业旗患病情况为例,在防治前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4196%,而到1952年下降到258%。陈巴尔虎旗在1929年前人口7000人,到1950年只有4000多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口出生率低,个中原因究起来,梅毒是个重要因素。经过抢救治疗,1950年到1952年这个旗人口出生率终于超过了死亡率,且增加了193人。全自治区接受治疗的患者85%恢复了健康。1952年4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出《关于防治性病的指示》,决定在6年内基本消除性病。要求各盟建立性病防治所,在普治地区建立由旗长、妇联主任、卫生院长为领导的,由民政、公安、文教、群众团体以及人民代表参加的各级“防梅”委员会,普遍开展免费工作。为达到根治性病的目的,1953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开始实行苏联的先进办法,采取以砒剂为主的长期混合疗法。到1953年,内蒙古自治区五个盟19个牧业旗的93000患者得到普治一遍。很多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经过治疗恢复了劳动能力,十几年没有生育过的育龄妇女也能够妊娠生育了。对于“驱梅”,《乌兰夫回忆录》中这样写道:“50年代,为了解除内蒙古牧区群众的病痛,制止人口下降,开展过一场消灭梅毒病的驱梅斗争。那时候国家还很困难,为了支援驱梅,在周恩来同志主持下,从中央和一些省、市抽调了大批人员,组成驱梅队派往内蒙古牧区,同时还调进了大批药品和医疗器械保证驱梅需要。在中央和有关省、市支援下,经过驱梅队医务人员的艰苦奋战,内蒙古牧区的梅毒病很快得到控制,仅短短几年就把给牧区群众造成灾难,危及蒙古民族生存的梅毒消灭了。”《乌兰夫回忆录》,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第 256~257页。在牧区牧民常说,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我们解除了疾病带来的痛苦,创造了幸福健康的新生活。根治性病的初步胜利,极大地增强了广大牧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促进了牧区社会风气的根本改变。在防鼠疫、驱梅毒与开展妇幼卫生的过程中,到1952年,全区已经建立和充实了一整套卫生行政、医疗防疫、性病防治、妇幼保健等专门机构,为保障牧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了有力保证。
正确对待喇嘛教,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废除宗教特权,鼓励喇嘛学习文化,提倡喇嘛参加劳动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一方面有利于改革寺庙经济;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蒙古民族人口的增加。一些喇嘛还俗后娶妻生子,这些也为蒙古族人口的增加创造了一定的客观条件。
二、保畜增畜,定居游牧,促进畜牧业兴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