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关心和视察国庆十大工程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决定:为了迎接共和国的第十个国庆纪念日,要改建天安门广场,并在北京建设一批公共建筑工程,即:万人大礼堂(后称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中国美术馆、钓鱼台国宾馆、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火车站、北京工人体育馆,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简称“国庆十大工程”。
“国庆十大工程”的核心是天安门广场改建。1949年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进行了整治,立国旗旗杆,移天安门门前的华表和石狮;1950年,拆除东、西三座门;1952年,拆除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将观礼台改建为永久性建筑;1955年天安门广场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改建,拆除了沿公安街和西皮街的东西两道宫墙,广场面积扩展了近一公顷,天安门前的榆槐树换植油松,广场铺砌了混凝土方砖。
自1949年至1954年,北京市就天安门广场的改建陆续做了15个方案,对古建筑的处理以及广场的尺度等都有很大争论。1955年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成立,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北京市又编制了10个方案。这10个方案尽管都认为广场应开阔,大体保留了“T”字形广场的形式,但在天安门广场具体的规模和设计上又存在不少不同意见。
毛泽东结束了这一争论。他对天安门的改建表态:改造天安门广场要反映出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特点,气魄要大,要使它成为庄严宏伟能容纳100万人集会的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当代北京简史》,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版,第148页。。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指示彭真:天安门广场要从原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处一直向南拓展,直抵正阳门一线城墙。
1958年12月,中央政治局正式开会讨论国庆工程,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出席,周恩来总理亲自介绍天安门广场的规划设计。会议通过了综合设计方案:天安门是一个庄严雄伟的政治性广场,保留正阳门和箭楼,拆除中华门,东西两侧分别为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其体形、体量和高度,既取决于建筑物本身的需要,也要与广场的整体性,乃至旧有的古建筑相协调。广场面积初定40公顷,略呈长方形。
天安门广场的工程从1959年3月开工至1959年9月结束,仅用了6个月时间。按照这一指示进行的天安门广场改建,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60米,面积达44公顷。广场中心干道长390米,宽80米,可同时通过150列纵队游行队伍,广场中部可容纳40万人游行聚会。这就是当年天安门广场改建的最终结局,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天安门广场的格局。
在天安门广场规划方案中,工程规模最大,最引人注目的是万人大礼堂,即人民大会堂,是“国庆十大工程”的“重中之重”。1959年9月9日凌晨,毛泽东视察万人大礼堂工程时,询问万里:“你们现在怎么叫这座建筑呢?”万里答:“施工中叫人大礼堂工程,有人提议叫人民宫。”毛泽东说:“有些封建。”万里接着说:“还有人说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堂。” 毛泽东听后打比方说:“我们的总路线前边应有主语,但把它省略了,就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人们要问老百姓,你到哪里去了?老百姓一定说,到人民大会堂去,就叫人民大会堂吧。”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北京党史纪事》第4辑,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页。自此,万人大会堂正式改名为人民大会堂,沿用至今。
同样是“国庆十大工程”的北京站从设计到施工始终受到中央领导的关注。北京站建成之始,1959年9月14日晚上,毛泽东在彭真、吕正操、武竞天等的陪同下视察北京站。陪同参观的建站总指挥和副总工程师说自己是外行没经验,毛泽东肯定了他们的工作,并鼓励说:“世上的好多事情,开始都是外行干成的,你们说没有经验是外行,这不是很好吗!”并欣然答应为北京站题写站名。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毛泽东与首都人民在一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16页。
整个国庆工程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直接给予关怀和指导,毛泽东亲自视察了人民大会堂和北京站工地,高度赞扬了建筑工人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经过调整,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工人体育场、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站、华侨大厦、钓鱼台迎宾馆十大建筑于国庆十周年前夕如期建成。
这批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现代化建筑的建立,标志着以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为代表的“国庆十大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美化了首都北京,而且在全面人民心中留下了美好印象,成为新中国伟大成就代表的第一批标志性建筑。尽管之后的北京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北京,城市建筑发展越来越快,摩天大楼层出不穷,但“国庆十大工程”仍然是代表首都人民、代表中国人民的首要标志性建筑,这些伟大建筑持久的生命力,反映了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凝聚了来自全国各地建筑师、艺术家、专家和建筑工人的智慧和汗水,体现了新中国蓬勃的生命力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火热豪情。
五、指示北京修建地下铁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