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毛泽东关于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始于“三五”规划的制定,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臻于完善新中国成立至60年代初,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制定“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不仅把广大内地和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划属战略后方,就是沿海地区也不打算轻易放弃,并在沿海重要地区构筑了坚固工事。1960年4月,他在上海会议上提醒与会者:“全国要搞大后方,每个大区要搞大后方,每个省也要搞自己的大后方。”这可以说是毛泽东关于加强战略后方建设即后来称为三线建设的最初考虑。
1否定“吃穿用”为重点,力主以备战为中心展开三线建设
1964年5月,国家计委制定了《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的初步设想》,重点是首先解决人民群众生活问题,所以这也被形象地称为“吃穿用”计划。已经看过总参调查报告的毛泽东在听取“三五”计划汇报时表示,要“下定决心进行后方建设”。此后,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就有战争的危险。我们不是帝国主义的参谋长,不晓得它什么时候要打仗。决定战争最后胜利的不是原子弹,而是常规武器。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他把三线建设提到突出的战略地位:三线建设要抓紧,就是同帝国主义争时间,同修正主义争时间。“三五”计划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问题,要搞三线工业基地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正是由于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和反复强调,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了三线建设。
8月上旬,美国把越南战火燃到我国南大门。时局变化证实了毛泽东的判断,促使他最终下定决心。他在中央书记处讨论三线建设会议上说道: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工厂可以一分为二,要抢时间迁至内地去,各省都要搬家,都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不仅工业交通部门要搬家,而且院校和科研单位也要搬家。他在批评主管工业的负责人时说:“现在沿海搞这么大,不搬家不行。你搞到二线也好嘛!为什么不可以搞到二线?四川、云南、贵州是三线都可以搬去嘛!”按照毛泽东的战略意图,“吃穿用”重点转到以备战为中心的三线建设上来。经过毛泽东多次强调,迅速开展三线建设作为国家经济建设重点成为大家的共识。
2不但要注意大三线建设,同时还要注意小三线建设
1964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常委会上特别强调:“不但要注意大三线的建设,同时要注意小三线的建设,各省要在战时能独立作战。”《军事历史》2001年第2期,第33页。10月18日,广东省向中央作了《关于国防工业和三线备战工作的请示报告》。毛泽东很快地批示:“是否可以将此报告转发第一线和第二线各省,叫他们也讨论一下自己的第三线问题,并向中央提出一个合乎他们自己的具体情况的报告。无非是增加一批建设费,全国大约需要15亿左右,分两三年支付,可以解决一个长远的战略性的大问题。现在不为,后悔无及。”同上。批示既表扬了广东省,对第一线、第二线各省也是有力的督促。
1965年1月24日,毛泽东再次谈到小三线建设,指示各省三线建设都要注意搞。但在强调搞大小三线建设两手准备的同时,还要做战争和建设两手准备。他说,兵工厂搞起来,地方军搞起来,每年才六亿;军队同志就放心了。过去只有正规军,没有民兵。你重庆造的子弹,怎么能运到上海?设想如果出现了像日本占领时候的情况,到处被占领了,你没有两手怎么成?军械、武器不但运输有困难,数量也不够。10月,毛泽东表扬大连市委负责人:你们现在又搞大三线,又搞小三线,好得很。我看比较主动,打起仗来比较稳当。
3批准《汇报提纲》,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
国家计委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指示,重新草拟《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指出:根据目前形势的发展,我国“三五”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强三线建设,集中力量尽快把三线地区的基础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建设起来,逐步改变工业布局,同时注意发展农业生产,相应发展轻工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强调加快三线建设是“三五”计划的核心。
党中央和毛泽东批准了《汇报提纲》,并在1965年9月至10月间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做出了“以国防建设第一,加速‘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战略决策。大规模三线(战略后方)建设开始布局。为此,中央决定对一、二线建设采取“停”(停建一切新开工项目)、“缩”(压缩正在建设的项目)、“搬”(将部分企事业单位全部搬迁到三线)、“分”(把一些企事业单位一分为二、分出部分迁往三线)、“帮”(从技术力量和设备等方面对三线企业实行对口帮助)的方针。国家“三五”计划的基本方针,就由“先抓吃穿用”,从根本上转变为集中搞三线建设。
在做出和实施三线建设决策的过程中,毛泽东注意到要适当照顾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1966年,他在给刘少奇的信中说:一是“备战”,军队和人民要有吃有穿才能打仗,否则即使有枪有炮也无所用;二是“备荒”,若遇荒年,地方没有粮、棉、油储备,仅依靠国家接济,不是长久之计,一遇战争则困难更大;三是“为人民”,国家积累不能太多,要为“部分人民”至今粮食不够吃、衣被甚少着想,要为“全体人民”分散储备以为备战备荒之用着想。毛泽东上述思想,成为我国进行三线建设的基本方针。
三、毛泽东关于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