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为八大制定正确的路线提供了科学依据
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由此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基本经验和基本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八大召开前,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这次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新中国成立6年多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所发生的新变化、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八大制定正确的路线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这次调查研究的序幕是由刘少奇拉开的。1955年12月7日至1956年3月9日,刘少奇先后约请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37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汇报座谈,内容包括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财政、金融、文化、体育、卫生和国民经济计划等各个方面。1956年5月28日,他又听取了新华通讯社和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局的汇报。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刘少奇除了参加外事活动和出席中央有关会议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开座谈会。座谈会一般从下午两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七八点钟,有时甚至开到深夜一点多钟。座谈中,刘少奇详细询问和了解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情况,记下了几万字的笔记。
1956年1月中旬,毛泽东从杭州回到北京不久,从薄一波那里听说刘少奇正在听取国务院一些部委汇报工作,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对薄一波说:“这很好,我也想听听。你能不能替我也组织一些部门汇报?”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82页。在薄一波等的组织安排下,从2月14日起,毛泽东开始了他在建国后乃至一生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周密而系统的经济工作调查。到4月11日,毛泽东共听取了国务院34个经济部门的工作汇报,整整用了37天。为了增加工业建设方面的感性知识,结合听汇报,从4月12日到17日,毛泽东又连续6天参观了机械工业展览。从4月18日起,新的一轮汇报又开始了,是李富春向毛泽东汇报第二个五年计划,24日结束,共6天。实际上,这是毛泽东向34个部门做系统调查的延续。前一阶段是专业性的,这一阶段是综合性的,先分析、后综合。至此,这次调查全部结束,实际听取汇报时间43天。在毛泽东听取汇报的过程中,周恩来几乎每次都来,刘少奇也多次参加,邓小平、陈云有时也来参加。这样,毛泽东召集的汇报会,实际上成为中央主要领导成员参加的规模较大的一次集体调研活动。
这次调查研究的直接成果,就是形成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正如毛泽东后来所回忆的:“那个十大关系怎么出来的呢?我在北京经过一个半月,每天谈一个部,找了三十四个部的同志谈话,逐渐形成了那个十条。如果没有那些人谈话,那个十大关系怎么会形成呢?不可能形成。”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471页。而《论十大关系》的提出和形成,为八大确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在《论十大关系》发表之前,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八大政治报告的起草是以反对右倾保守为指导思想。刘少奇在1955年12月5日中央座谈会上传达毛泽东关于准备召开八大的指示时,是这样说的:八大的准备工作,谈话时主席提出,中心思想要讲反对右倾思想,反对保守主义,提早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十五年并且争取十五年以前超额完成。同上书,第510页。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讲话,提出一系列新思想,八大政治报告随之确定以《论十大关系》为指导思想。正如刘少奇后来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指出的:“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工作报告,就是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处理十大关系的方针政策而提出的。”《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300页。当年参加政治报告起草工作的邓力群回忆说:“大概在一九五六年四五月间,一次刘少奇开会回来,大约是晚上十点多钟了,打电话找我和陈伯达等去他那里。刘少奇非常高兴。他说:主席作了调查,讲了十大关系,十大关系应当成为起草八大政治报告的纲。随后,胡乔木按照刘少奇以十大关系为纲的意见起草了政治报告。”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511页。
事实证明,如果没有1956年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就没有《论十大关系》的提出和形成。同样,没有《论十大关系》的提出和形成,就没有八大正确的指导思想的确立,因而也就不可能有八大正确路线的形成。归根到底,八大正确路线的制定是1956年全面系统调查研究的结果。
三、领导集体的谦虚谨慎为八大制定正确的路线提供了重要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