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维护和捍卫毛泽东历史地位——对一种错误观点的评论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李吉    来源:国史网 2009-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为20世纪中国社会伟大变革的成功所建立的功绩,全党第一,且富有独创性。“有功”的说法,轻描淡写,没有到位,有有意贬低毛泽东历史功绩的政治企图。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他的最成功、最优于他人之处,首先在于他对历史赋予的使命、中国革命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和根本要求的理解,达到了完整、准确、深邃的境界。因而使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实现中国社会历史变革的根本战略上,明确提出和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并把“结合”作为统领中国革命全局、决定中国革命命运、贯彻中国革命始终的主题,追求党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并以此引导和推动中国革命的实践创新。他率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指明了实现这一任务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二化”途径:他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中国的国情,探索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制定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方面通过反复不断的总结,把富有独创性的中国革命实践经验提升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度上来,使富有独创性的中国革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创立了汇合“二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活的灵魂和主题,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和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正是因为具有这些既贯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有中国革命独创性的内容,才使毛泽东思想成为既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同这种重大理论成果相对应,并与这种重大理论成果形成内在的互动关系的,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的重大实践成果。即:领导全党坚持不懈地实践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多次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和中国革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循着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前进,经过长期曲折、奋斗牺牲,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东方和世界民族之林;全国的亿万劳苦大众和旅居海外的成千上万的华人,扬眉吐气、昂头挺胸地迈步在祖国的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世界各国各地,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革命的重大理论成果和重大实践成果,“是无数先烈和全党同志、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牺牲的结果。我们不应该把一切功劳归于革命的领袖们,但也不应该低估领袖们的重要作用。在党的许多杰出领袖中,毛泽东同志居于首要地位。”《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93页。所以,仅仅用“有功”二字来评价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丰功伟绩,显然不准确。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