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主张
毛泽东发现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又相矛盾”的环节是体制问题,即体现基本制度的具体体制有弊端,阻碍生产力发展,因而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经济体制的主张。
1调整经济结构,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首先是调整经济结构。一是调整产业结构。他在《论十大关系》中针对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以致造成农产品长期供应不足,提出适当调整农、轻、重的比例,用更多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的道路。在纠正“大跃进”中“左”的错误时又形成了工农业同时并举的思想;后来又制定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按照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说,从提出《论十大关系》起,我们“开始找到了自己的建设道路”。二是调整地域经济结构。为解决我国工业布局集中沿海的不合理状况,必须在充分利用沿海工业基地的优势、积极发展沿海工业、支援内地工业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内地工业落后的状况,大力发展内地工业。三要调整经济与国防建设的投资比例,降低军政费用,多搞经济建设,促进国防建设。
其次是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一要调整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在发展生产的前提下改革分配制度,“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的利益,不能像苏联那样采取义务交售等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要求国家的积累、集体的积累都不能过多。《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72、274页。他说:“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二是提出下放权力,增加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他说:“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我们的国家这么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同上书,第275页。同时,他提出克服苏联管理体制把工厂捆得太死的弊端,提出企业应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才能搞活,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动的余地,一点利益,恐怕不妥。各个生产单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三是提出“两参一改三结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改善企业管理。这些都被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发展,新时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从下放权力、增加地方和企业自主权开始的。
2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
毛泽东突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要取消商品和货币的论断,提出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主要观点有五:一是指出“只要存在两种所有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是极其必要、极其有用的”《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00、436页。;二是不能把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他针对陈伯达等人主张废除商品货币的错误,指出:社会主义时期废除商品生产是违背经济规律的,中国的商品生产不是要消灭,而是要大发展,并且要充分利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经济效益;三是“必须肯定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积极作用”。《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75页。指出,发展商品经济,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是团结农民、巩固工农联盟的需要,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要途径;四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要有计划地大大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发展商品生产带来的消极因素“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加以限制”;五是指出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实际工作告诉我们,在一个时期内可以有这样的计划,也可以有那样的计划;可以有这些人的计划,也可以有那些人的计划。不能说这些计划都是完全合乎规律的。正是在毛泽东领导建立的有计划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我们才能逐步完成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并且实现了重大突破,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走向。
3改革所有制结构,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1956年12月,毛泽东约见工商界负责人谈话时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了资本家。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上海的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可以开夫妻店”。“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订个协议,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华侨投资的二十年、一百年不要没收,”“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只要有原料、有销路、国家投资有困难,社会需要,私人可以开厂。《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0页。毛泽东把这些称之为“新经济政策”。后来,毛泽东还提出私人可以办学校的思想。从1956年10月到1957年3月,毛泽东就“消灭了资本主义,可以再搞资本主义”的思想作了深入的思考,主要观点有三:一是肯定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有改变商品流通不畅,市场供应紧张,解决资金短缺和外汇短缺等困难,并与国营合作社经济竞争等进步作用,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工商业发展。二是指出了私人资本主义存在的时间可以长达二十年不没收。华侨投资的一百年不没收。三是对私人资本主义存在的范围也由工业部门扩大到各行各业。1957年3月7日,毛泽东在普通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私立中学还是可以办的,办了以后政府不要去接收。”《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5页。周恩来阐释这一思想时,提出工农商学兵,除了兵以外,每一行都可以搞点私营。毛泽东的这些观点,对以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有着启迪和先导作用。
五、坚持对外开放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