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李捷    来源:国史网 2009-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关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这里突出讲的是新中国的建设成就。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时期首先有一个良好的开局。这主要表现在:(1)提出实行“第二次结合”的任务;(2)发表《论十大关系》,开始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确立中共八大路线,形成了一批早期探索的积极成果;(3)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创立两类矛盾学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我们讲成就,并不讳言犯过的错误。这一时期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挫折。本来“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胜信心。然而,在胜利面前大家的头脑开始不冷静了,结果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等问题。在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挫折以后,开始纠正“左”的错误,并从理论上和政策上进行反思。特别是在面临三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共渡难关,认真贯彻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不但使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而且开始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同样的,我们不能因为当年犯了严重错误,就连已取得的成就也一概抹杀。

  这一时期还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全局性失误,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都带来了严重损失。“文化大革命”十年,错误是主要的,损失是严重的。但是,正如第二个历史决议指出的那样:“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其中包括一些新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的投产,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等等。在国家动乱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仍然英勇地保卫着祖国的安全。对外工作也打开了新的局面。当然,这一切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们的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在‘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尽管遭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但终于战胜了他们。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历史再一次表明,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16~817页。

  纵观从新中国成立到毛泽东逝世的2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呢?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较快的发展速度。从“一五”时期(即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开始到1976年的20多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打基础的重要发展时期。尽管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这个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仍然是比较快的。1952年到1980年的28年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8.2%,其中工业年均增长11.1%,农业年均增长3.4%。

  在这期间,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按照不变价格计算,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79亿元人民币,1978年增加到2943.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119元增加到1976年的316元。这个数字虽然还很低,但在原有基础上的增长仍是很明显的。工农业生产总值指数,以1952年为100,到1978年达到779。

  第二,从根本上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