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目前系统研究“农业学大寨”的专著不多,从不同角度研究的文章不少。
1. 主要专著
孙启泰、熊志勇的《大寨红旗的升起与坠落》(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宋连生的《农业学大寨始末》,孔令贤的《大寨沧桑》;与研究大寨相关的报告文学、人物传记有:吴思的《陈永贵沉浮中南海》,秦怀录的《扎白毛巾的副总理陈永贵》,映泉的《陈永贵传》,冯东书的《“文盲宰相”陈永贵》,谭成建的《大寨:中国名村纪实》等;在其他专著中涉及大寨的内容也比较多,比如,顾龙生的《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发展史》,等等。
2. 论文
代表性的有:吴象的《“农业学大寨”的沉重教训》,郑谦的《1970年前后国内形势的几个特点——以1970年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为例》,温晋生、杜晓枫的《自力更生与农业学大寨——浅论毛泽东号召“农业学大寨”的直接动因》,张化的《一九七五年农业学大寨会议与农业整顿的要求》,张湛彬的《陈永贵和大寨的沉浮》,谭守彰的《毛泽东与农业学大寨》,苗长青的《论山西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的几个问题》,贺吉元的《大寨红旗的升起与飘落》,宋连生的《艰苦奋斗、以国为怀——关于大寨典型的历史回眸》,等等。
3. 特点
1964年初到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这段主要是“学大寨”、“赶大寨”时期。特点主要是把大寨当做农业战线“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典型学习,通过媒体、宣传报道大寨事迹。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和长篇通讯《大寨之路》,1965年1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农业靠大寨精神》等,以及同期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大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建设山区的旗帜》一书。1966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这段时间是“农业学大寨”运动的高潮到思想上开始拨乱反正,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主要是宣传大寨。1978年底至今,前两年主要是否定“大寨经验”和揭发大寨等的问题,以后学界开始进入研究阶段,尤其是1990年后,随着相关专著和文章逐渐发表,研究也以反思、“基本否定”说、“基本肯定”说和“一分为二”说等,把研究引向深入。这方面的情况,2004年10月吴志军发表在《山西师大党报》的《“农业学大寨”运动研究:概况与评价》中有一个基本的反映。
二、一些主要的不同观点
1. 关于“农业学大寨”运动发动的原因
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不是偶然的,是当时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1)学习大寨精神说。顾龙生认为,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困难境地,在没有外援或外援极少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强调自力更生的精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把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大寨正是农业战线上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一个典型,1964年中央开始提倡大寨精神。”顾龙生:《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发展史》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673页。1964年5月10日,在国家计委领导小组汇报“三五”计划设想时,毛泽东说:要自力更生,要像大寨那样,他也不借国家的钱,也不向国家要东西。在6月的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农业主要靠大寨精神,自力更生。可见,毛泽东和党中央都把大寨视为生产典型,特别是对其“自力更生”的精神表示欣赏。同上书,第676页。谭首彰认为,大寨成为先进典型,有两条基本经验:一是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生产责任制,实行科学种田;二是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走集体化的道路,依靠集体的力量,战胜自然灾害。毛泽东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说明大寨经验具有普遍推广意义,提出学大寨时主要是着眼于学大寨的自力更生精神。”谭首彰:《毛泽东与农业学大寨》,《党史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
(2)探索农村发展模式说。张湛彬说:“在‘大跃进’被证明走不通时,处于低谷中的中国农村经验如何发展,是全党和毛泽东正着力思考的课题,要发现和树立一个成功典型,大寨正是这样一个非常难得的典型。”“这个典型必须继承战争年代的献身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同时又切实改变了贫穷面貌,生产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张湛彬:《陈永贵和大寨的沉浮》,《党史博览》2002年第2期。程漱兰认为,这是在规范化的集体经济中寻求范例的需要,大寨的出现表明它能够比通常状况更有效地处理合作化——集体化模式孕育着的两难课题。它以自己合作化——集体化30余年的经济实绩,显示出其发展道路是既定集体化框架中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好可能,大寨典型就是集体化体制的理想境界。程漱兰:《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3页。
(3)阶级斗争需要说。吴象认为,毛泽东树立大寨这面红旗,“大概因为毛泽东经过长期的选择、比较,认为大寨充分体现了人民公社的优越性,体现了阶级斗争为纲的正确性,体现了个人崇拜一定程度上的必要性,体现了反修防修的重要性。”吴象:《“农业学大寨”的沉重教训》,《炎黄春秋》1998年第11期。张神根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通过合作化、集体化,加强社会主义教育,狠抓阶级斗争等思路来发展农业,其突出表现形式就是人民公社,在“文革”中则主体体现为“农业学大寨”运动。张神根:《一九六一至一九七八年发展农业三种思路的变动轨迹》,《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5期。
2. “农业学大寨”与“文化大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