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农村人民公社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辛逸    来源: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7-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据不完全统计,近20多年来学界发表的有关人民公社的专著10余部,研究文章近200篇,其中虽多有重复刊载或以历史纪实为主的著述,但也不乏遵守学术规范对人民公社进行系统而深入研究的佳作,甚至还出现了蜚声学界的经典之作。但也应当承认,若以是否形成本研究领域中的核心概念与研究范式、有无一批著名专家与专著等标准衡之,人民公社研究远未成熟,更谈不上形成了独立而成熟的研究学派。本文研讨的重点是评述人民公社研究领域中的主要著作和研讨若干值得称道的学术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公社研究提出想法和建议。

  

  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研究农村问题的专著多集中于称赞和肯定家庭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在这些著作中只是作为家庭承包制的对立面或其历史背景来展开论述的。除了有30多篇历史纪实性文章发表外,没有专门研究人民公社的学术著作面世。90年代中后期以来,人民公社研究渐入学术佳境。在十余部专著中,既有史料丰赡的历史纪实性作品;也有专门研究人民公社某项制度的学术专著;更有以田野调查和地方档案为依据,对人民公社制度进行微观解析的经典之作。同时,国外有关人民公社研究的名著也陆续译介过来,其学术理念与方法对国内的公社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人民公社研究的深入,对公社相关史料的收集、挖掘、抢救、整理和出版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学术专著对人民公社的关注,较早见于有关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的专著之中。陈吉元等论述了人民公社的缘起、制度特征及其演变陈吉元、陈家骥、杨勋主编:《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19491989)》,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并研讨了“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来龙去脉。然而,他们似乎忽略了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62年)时期的大公社与之后的小公社(19621983年)在制度方面的明显区别,只分析了大公社的制度特征及其演变轨迹,却未见其对延存时间更长的小公社基本制度的介绍与评述。而且,以先进典型大寨大队作为人民公社的个案,这种以点带面的安排与立论使该书的很多分析和结论难以客观和令人信服。

  林蕴晖和安贞元的专著虽均以人民公社命名,却以大部分篇幅探讨了农业集体化运动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之间的因果关联,视大公社是农业集体化运动演进的必然结果,它们在写到大公社制度基本确立之后就戛然而止了。将这两部作品归类于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研究著作可能更符合其主旨。林蕴晖、顾训中:《人民公社狂想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安贞元:《人民公社化运动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凌志军的专著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不能算是一部学术著作,实际上是一部长篇历史报告文学,通篇以大量事例指出公社体制的僵硬与低效,以此来对照和显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优越。凌志军:《历史不再徘徊——人民公社在中国的兴起和失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张乐天的《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是人民公社研究领域中里程碑式的著作。张著为读者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人民公社制度下浙江北部某个乡村中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人民公社时期浙北乡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珍贵素材。把建国以来浙北农村的社会演变,纳入了“外部冲击——村落传统互动模式”的分析框架中,认为外部制度的冲击与乡村传统之间的“碰撞、冲突、融和、转化、消长,导演出农村生活的活报剧,决定了农村演化的历史走向”。他没有简单地否定人民公社,认为公社制度打破了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村落制度与传统,公社作为外部嵌入制度与乡村传统之间的张力,最终会使双方做出妥协,甚至会迫使乡村社会做出调整,在扬弃村落传统的前提下实现乡村社会的振兴。该书作为人民公社的个案研究,对公社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具有开拓意义。在人民公社的个案研究方面,贾艳敏以极为丰富且弥足珍贵的当地档案和地方新闻报道为基础,较为详尽地勾勒出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从诞生到迅速衰落的历史过程。贾艳敏:《大跃进时期乡村政治的典型——河南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贾著比同样是记述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另一部作品康健:《辉煌的幻灭——人民公社警示录》,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版。,在学术规范和史实可信度等方面有着云泥之别。

  罗平汉教授的《人民公社史》罗平汉:《人民公社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既有对人民公社发展演进脉络清晰的纵向概述,也有对公社时期一些重要制度和事件较为详尽的介绍,纵横相宜,史论结合,是第一部完整的有关人民公社的史学著作。他的《大锅饭——公共食堂始末》罗平汉:《“大锅饭”——公共食堂始末》,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是迄今第一部研究大公社公共食堂的著作。笔者则对人民公社分配制度进行了专门研究,认为大公社是领袖们凭美好愿望而设计的一套制度安排,它的失败证明了“美好的具体的‘制度设计’只能是一种理想,一旦试图付诸实践,将是一场大破坏和大灾难”。另外,人民公社存续的20多年间,其作为攫取农业剩余的组织与制度保障,虽然有力地支援了当代中国的工业化建设,但却以三农发展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为代价。辛逸:《农村人民公社分配制度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

  李端详的《城市人民公社运动研究》李端详:《城市人民公社运动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是第一本城市人民公社运动的专著,该书以十几个省市的档案材料为基础,对城市人民公社的起因、兴衰、社办工业及其历史教训,以及城乡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比较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而全面的梳理与研究。另外,高王凌以第一手口述资料,揭示了在人民公社刚性制度下农民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反行为”(“瞒产私分”、“偷粮”、“借粮”等),无论是从理念和方法上还是在研究对象与资料的收集上,都推动和深化了人民公社的研究。高王凌:《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民“反行为”调查》,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

  近年来,硕博论文以其地方性材料丰赡和研究角度与方法新颖,渐渐成为人民公社研究领域中一支不可小觑的生力军。王玉贵的博士论文,着重从制度变革的角度考察了人民公社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从制度绩效的角度探讨了人民公社的基本功能,指出人民公社虽为农村社会的稳定提供了制度支持,但却以丧失农村发展为代价;虽为同期的工业化贡献甚巨,但却使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工业发展失去后劲;农业生产条件虽有改善,但效益低下,成本高昂;教育普及率虽大有提高,但教学水平与质量难有改进;社会保障虽有一套制度安排,但水平不高且很不完善。王玉贵:《人民公社研究》,苏州大学2000年博士论文。刘庆乐的博士论文,考察了人民公社制度初创时所遇到的严重挑战及其制度重建,以及公社制度中的政治权力结构、经济利益结构、民间权威结构等的运作机制。刘庆乐:《结构与变迁:人民公社制度研究》,南京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苗月霞的博士论文,引用社会资本理论分析了人民公社社会资本状况及其绩效,认为农业集体化和历次政治运动冲击了乡村社会的传统社会资本,而国家又没有能够提供有效的替代形式解决人民公社中农民的合作问题,从而导致了公社集体生产的低效。苗月霞:《中国乡村治理模式变迁的社会资本分析——人民公社与“乡政村治”体制的比较研究》,北京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厉娜的硕士论文,以其家乡档案和口述资料为基础,以人民公社时期毛泽东在山东省树立的一个农业先进典型为个案,以“盆景”(典型)理论为解读工具,指出计划经济时代先进典型的兴起与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先进典型的衰落,由于时代条件和上级需求的转换,同样都是难以避免的。厉娜:《虚幻的崛起——毛泽东推荐的农业先进典型李村述论》,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W·韩丁和A·钱等人的专著,细致地描述了公社制度中乡民的普通生活。Hinton, William Shenfanthe Continuing Revolution in a Chinese Village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83 Anita Chan, Richard Madsen, and Jonathan Unger Chen Village Under Mao and De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美籍华人黄宗智的著作,提出了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业发展“过密化”的理论。[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年版;《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1992年版。他认为,计划经济时代“农业总产量提高了约三倍,是了不起的成绩,但这是以劳动力投入增加三至四倍换取的,结果是每个工分值的停滞不前,甚或是递减。集体农业只不过促进了与过去同样的内卷型的过密化。这是没有发展的增长”。黄宗智:《中国农村的过密化与现代化:规范认识危机及出路》,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页。这一命题为公社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人民公社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方面,有两部大型史料集出版,它们收集了中共中央有关人民公社的几乎所有最重要文件。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编:《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491981)》,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黄道霞、余展等编:《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1986年创刊的《中国农业合作史资料》在《中国农业合作史资料》上刊载的良篇佳作已经结集出版,见《当代中国的农业合作制》编辑室编《当代中国典型农业合作社史选编》上、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共51期,刊布了大量有关我国农业集体化的历史资料,是公社史研究不可多得的资料丛刊。在此基础上撰写的《当代中国的农业合作制》《当代中国的农业合作制》,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分析了人民公社的兴衰、演变与历史地位,该书虽不完全是一部人民公社的专著,但可以被认为是迄今史实陈述最为完整、资料最为丰赡的人民公社的史著之一,反映了主流史学研究人民公社的最高水平。

  近年来,在收集和整理人民公社时期个人日记和口述、地方统计资料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侯永禄的日记,记录了陕北一位普通农民整整60年的“柴米油盐”,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普通农民的生活实录。侯永禄:《农民日记——一个农民的生存实录》,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的师生,从遍布山西省50余处的田野资料采集点上,收集到“集体化时代农村基层档案”130余柜,达上百万件之巨,其中有大量涉及人民公社的原始档案资料。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