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对外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研究基本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外关系史研究领域的拓展才开始的。章百家:《中共对外政策和新中国外交史研究的起步与发展》,《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5期,第88页。其中中美关系史更因1979年中美建交而得到长足推进。从资料方面看,20世纪80年代中共对美政策的研究材料主要来自于美国方面,包括有关的外交文件、回忆录、日记、传记等。由美国人写的有关这一时期中美关系史的著作也不断地引入国内。代表性的有,borg,Dorothy and Waldo Heinrichs : Uncertain years: Chinese-American relations, 1947—1950.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0; Sergei N.Goncharov, John W.lewis, Xue Litai.:Uncertain partners: Stalin,Mao, and the Korean War.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Chen Jian:China’s Road to the Korean War,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4; [美]邹谠:《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孔华润:《美国对中国的反应》,复旦大学1997年版;唐耐心:《艰难的抉择》,复旦大学2000年版。它们不仅提供了一部分史料,对研究中共对美关系也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来自港台的论著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如邵玉铭:《中美关系研究论文集》,传记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但是,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初,美国对华政策史的研究占据了中美关系史研究的主要方面。从数量看,体现这一时期中美关系史研究成果的四本论文集汪熙主编:《中美关系史论丛》,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中美关系史论文集》第1、2辑由重庆出版社1985、1988年版,第3辑由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基本没有论及中共对美政策的。不过,一些专门论述美国对华关系史的论著也涉及了本课题。资中筠:《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这一时期研究本课题的文章不多,但质量较高。
90年代初,中国领导人的文集、年谱、传记以及决策文件陆续出版。2004年起中国外交部解密了部分档案。一些当事人和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录也先后出现。不过任何国家在公布档案文件时都有选择性,回忆录亦有可能遗漏或回避某些问题,或事隔多年回忆有误。苏联档案和资料也陆续引入国内。[俄]C·M·冈察罗夫:《斯大林同毛泽东的对话》,《国史研究参考资料》1993年第1期;《关于朝鲜战争的俄国档案文件》,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第二研究室1996年编印;《关于1950年中苏条约谈判的部分俄国档案文献》,《党史研究资料》1998年第5期;[俄]A·M·列多夫斯基:《斯大林与中国》,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回到天安门——俄罗斯著名汉学家齐赫文斯基回忆录》,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A·M·列多夫斯基:《1949年在南京与黄华的三次谈话》,《中共党史资料》2005年第4期。有关的学术讨论会对推动本课题的研究起了积极作用。比较重要的会议论文集有:《“二十世纪美国与亚太地区”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现代出版社1992年版;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编:《环球同此凉热》,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裴坚章主编:《毛泽东外交思想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资中筠、陶文钊主编:《架起理解的新桥梁——中美关系史研究回顾与展望》,安徽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章百家、牛军主编:《冷战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胡国成主编:《透视美国:近年中国的美国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郭德宏主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党史研究的新进展》,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牛大勇、沈志华主编:《冷战与中国的周边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除大量的论文外,有关中美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专著也做了一定的论述。一些中共党史和中国近代史的著作亦有论及。石源华:《中华民国外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通史》第5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朱宗震、陶文钊:《中华民国史》第三编第六卷,中华书局2000年版;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它们注重学理上的探究,在史料运用与解释框架方面多有创见。以下就研究涉及的主要问题做一介绍。
关于中共对美政策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