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关于真理标准讨论的意义问题
真理标准讨论意义重大,论者一般都是从思想上来评价的,一致认为它是一场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结束了“两个凡是”错误思想的统治,恢复和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很好的准备,为历史大转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也有一些研究者提出新的看法。有的论者认为,真理标准大讨论不仅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也为三中全会做了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沈宝祥:《胡耀邦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有的认为,真理标准讨论为我们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杨伟锋:《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深远历史意义》,中国国际专家交流网。有的认为,真理标准大讨论形成了全党全国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准备了思想条件和群众基础 。胡福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写作和修改过程》,《共和国重大决策和事件述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也有的认为,真理标准讨论不仅为党的思想路线确立做了理论准备,更为重要的还在于这一讨论所确立的理论原则、思维模式,为以后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陈晓龙:《论真理标准讨论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在阐述大讨论的历史意义时,有的论者认为,真理标准讨论是建国以来思想理论战线上一场规模很大、影响深远的斗争,也是我党自延安整风运动以来又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思想斗争,是打碎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精神枷锁的斗争,也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战胜反科学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为特征的“两个凡是”方针的斗争。经过讨论,广泛宣传了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深入人心,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从理论上进行了拨乱反正,逐渐端正了对毛泽东思想旗帜的认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准备了重要的思想条件。何沁、张静如等编:《中共党史讲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有的论者认为大讨论的历史意义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深入揭批林彪、“四人帮”,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是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新确定和党的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翟作君等主编:《共和国四十年大事述评》,档案出版社1989年版。还有的论者认为,这场讨论的历史意义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讨论,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为制定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奠定了基础;二是通过讨论,使人们重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有利于把毛泽东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三是通过讨论,大大解放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打破了思想僵化的保守局面,有利于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吕玉莲:《试论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焦春荣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下),档案出版社1989年版。
研究者还从不同的角度对真理标准讨论的理论意义进行了阐述。有的学者指出,实践标准理论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真理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立场提供了保证,而且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立场,打破了传统经学的思维方式。陈晓龙:《论真理标准讨论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有的论者认为它变革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以客观性原则代替了主观主义,以理论创新代替了因循守旧,以思想解放代替了思想僵化等三个方面。胡海波:《从思维方式的维度看真理标准讨论的当代价值》,《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有的认为真理标准讨论运动具有三大精神内核,即民主精神、科学精神以及发展与创新精神,但这些现代精神是中国人所缺乏的,高度重视真理标准讨论所提出的问题,意义重大。郭继成:《对真理标准讨论运动意义的再认识》,《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有的论者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真理标准讨论的意义,认为真理标准讨论的文化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否决一人定是非,弘扬民主精神;二是动摇等级文化,重塑平等人格;三是解放思想,破除崇拜。李思民:《真理标准讨论的文化意义》,《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还有的论者认为这场大讨论的意义在于它是四个闪光思想的直接铺垫:实事求是精髓论、经济建设重心论、突破传统计划经济苏联僵化模式的体制改革论和突破封闭状态的对外开放论。王东:《中华腾飞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集华的理论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3页。
(作者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