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20世纪90年代中日关系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 2009-06-29    作者:石善涛    来源:国史网 2009-06-29
  字体:(     ) 关闭窗口

   同磨擦不断、发展曲折的中日政治关系相比,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总体上是顺利的。中日经济关系已成为维系中日友好关系的重要纽带,成为推动中日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基本动力。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主要由双边贸易、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以及日本对华开发援助等三大部分组成。本文只涉及前两部分。作者注。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中日双边贸易额激增,两国经济关系迅速发展,经济交流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增强。1982年中日贸易额是1038亿美元,到1989年增加到1466亿美元,增长了141倍。到90年代增长幅度更快,除1990年和1998年两由于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是指1989年的“六·四”风波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作者注。的影响比上年有所下降以外,其余年份都在增长。其中在1991年到1996年期间几乎每年的增幅都超过20%,2000年中日贸易额更是达到8317 亿美元,其中对日出口为4165亿美元,从日本进口415 1亿美元,均创下历史最高水平。1990年以后,在日本的对外贸易中中国所占比重稳步增长。1990年对华贸易出口额为613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2 1%,居12位。同年对华进口额为12054亿美元,占其进口总额的51 %,居第4位。到2000年日本对华贸易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额首次超过10%。在日本的贸易伙伴中,1990年中国名列第5,从1993年开始截止到2000年,中国一直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国。数据来源:《中国对外贸易年鉴》各年版。
   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对日贸易的比例曾经在1985年时达到27%的高峰。此后连年下降,到1990年前后基本维持在15%的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中日贸易倒退,只是说明中国在这一时期同世界其它国家的贸易大幅度增长。从1993年开始中国对日贸易再次攀升,到2000年中国对日进出口分别上升到184%和167%。从1993年到2000年,日本已经连续八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
   日本对华投资也在中日经济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日本对华投资开始于1979年,当时总额仅为1400美元。到90年代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激增,1990年合同金额为46亿美元,实际金额为5亿美元。到1995年则迅速上升到759和317亿美元。根据外经贸部统计。转引自张季风:《20世纪90年代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与特点》,《日本学刊》2001年第3期。但是从1996年开始由于日本国内经济长期萧条等因素影响,对华投资有所下降,到2000年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1995年日本在华投资开始超过美国,1996年又超过台湾成为中国的第二大投资国。截止到2000底日本对华投资实际到位金额累计达2813亿美元,占我国同期吸收外资总额的81%,超过同期欧盟15国对华投资的总和。根据外经贸部统计。转引自张季风:《20世纪90年代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与特点》,《日本学刊》2001年第3期。
   中日两国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应该说是一波三折。 “进入90年代以后,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两国经贸合作与交流持续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互补互利、形式多样、日益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却有所增加,经济上的良好合作与政治上的不断摩擦形成了反差,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平添了变数”。顾春太:《新形势下中日关系探析》,《日本学刊》1999年第2期。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