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新中国军备的现代化进程
发布时间: 2009-06-29    作者:叶晖南    来源:国史网 2009-06-29
  字体:(     ) 关闭窗口
   国防现代化包含着许多重要的方面,军事思想、战略战术的现代化,国家武装力量体制和编程的现代化,国防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等等。其中,军备的现代化是整个国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军备现代化大体上走过了三个重要的阶段:接收仿制,打好基础阶段;保障核武,兼顾常规阶段;全面推进,重点突出阶段。
   一、接收仿制,打好基础(1950年—1961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持续了22年。到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候,人民解放军有总兵力五百余万人,武装装备五花八门。其中绝大多数是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极少量是解放区兵工厂自己生产的。在这些装备中,以美械和日械装备为主,另外,英国、法国、苏联、德国、捷克、加拿大以及国民党兵工厂生产的装备也搀杂其中。仅就1950年入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来说,当时使用的武器装备来自24个国家的98家兵工厂,有110个型号,配用弹药多达274种。很显然,这种万国装备齐上阵的状态,不能适应大规模作战的需要,更不能适应国防的现代化要求。
   新中国成立之初,原有的解放区共有分散在各个山沟里的小型兵工厂94座,大多只能进行修械和生产一些简单的弹药,个别的可以生产小炮和步枪。从国民党手里接收的兵工厂有41个。这些工厂从规模到技术装备要强于解放区的兵工厂,但由于国民党在撤退前的破坏,损失也是相当可观的。
   为了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军事工业,1951年1月4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兵工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主任,聂荣臻、李富春为副主任。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国的武器装备研制生产。
   50年代,由于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同时也因为共同的信仰,新中国理所当然地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当时的苏联是全球军备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利用这个有利的条件,把落后的,几乎是一穷二白的中国军工生产搞上去,是唯一可行之路。早在1950年,应抗美援朝之急需,位于东北地区的五一兵工厂就在苏联图纸尚未到达之际,自行测绘制图,仿制苏联的冲锋枪。毛泽东还亲自审核并批准了该枪的名称:1950年式762毫米冲锋枪,也就是俗称的50式冲锋枪。这是新中国仿制的第一个苏式武器。《当代中国的兵器工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第29页。
   朝鲜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中苏军事上的合作,中国军备全面引进苏军制式装备的步伐也大大加快。战争爆发后,苏联支援的武器装备我军69个师。1951年苏联承建了6个飞机修理厂,并派出了“20名设计专家,大约200名工程师、工长和熟练工人”见《国史研究参考资料》1995年第1期第17页。转引自刘志清:《恩怨历尽后的反思》,黄河出版社1898年版,第394页。到中国。1955年苏军撤出我国大连旅顺地区,双方经过谈判于5月24日签订移交协定书。按照协议规定中国方面有偿地接收了苏军一个潜艇基地、5个空军歼击机师、一个轰炸机师、2个步兵师、1个机械化师、3个地面炮兵师、3个高射炮兵师的大部分装备。通过接收和有偿接收,我军装备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武器装备复杂的局面开始改变。
   除了接收和有偿接收之外,购买也是提高我军军备水平的一个途径。以空军为例,1950年1月,空军司令刘亚楼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到苏联,同苏方进行了谈判,最终向苏联订购了586架飞机,其中,战斗机280架,轰炸机198架,其他军用机108架。这是中国国土防空最初的中坚力量。但这批飞机都是二次世界大战时用过的螺旋桨飞机,性能不够先进。同年10月中国空军又从帮助中国空防的苏联空军手中接收了119架作战飞机,期中包括先进的米格一15歼击机38架。1950年底,苏联空军出动13个师帮助中国空防。其中有9个师装备了喷气式歼击机。见《当代中国的兵器工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第35—37页。后来中国空军有偿地接收了12个师的装备,从此形成了强有力的空中防御力量,以至于美国人惊呼中国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空军强国。
   但是,中国是一个大国,又是一个穷国,军备仅仅依靠接收和少量购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起自己的国防工业。为此1951年4月成立了中央军委兵工委员会领导下的兵工总局,具体负责我国兵器工业建设的准备工作。对于兵工建设,中共中央的指导思想是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毛泽东当时就指出:帝国主义如此欺负我们,我们没有自己的兵器工业,不解决部队的武器装备问题是不行的。学习苏联,把先进技术拿到手, 自力更生建设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当代中国的兵器工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第35页。遵照这一指示,1951年5月,总参谋长徐向前率领中国兵工代表团前往苏联,进行请求支援的谈判。谈判历时半年之久,终于达成《关于中国工厂获得制造苏联型式枪炮、弹药特许权和交付苏式枪炮、弹药样品、生产技术资料及必要时派遣苏联专家给予技术援助的协定》。协定签署后,苏联派出了一个综合考察组到中国,5名专家对中国兵器工业进行了三个月的调查研究,然后对中国的兵工发展提出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苏联政府综合调查组的建议和我国的实际情况,中央兵工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兵工问题的决议》,决定中国第一批18种陆军装备中,15种仿制苏联武器,3种自行研制。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决定成立第二机械工业部,以统一管理国防工业。
   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苏联政府和专家的支援帮助下,中国较为先进的军备生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高速地发展起来。仅仅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兵器工业就跨越了百年的差距,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而到50年代的后半程,新中国常规武器的研发和生产,在对等可比的范围内,从数量到质量都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例如,1956年定型生产的步兵枪械,当时在世界上是最优良的。以苏联AK-47突击步枪为蓝本生产的56式冲锋枪,性能明显优于美军当时装备的M-14突击步枪,甚至不逊于美军60年代以后装备的M-16步枪的早期型号。以米格飞机为原型,我国经改进生产的歼击机歼-5、歼-6都表现出优良的性能,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多次击伤击落美蒋各种类型的,包括美军最先进的作战、侦察飞机。陆军装备的其他武器,如各种口径的火炮和主战坦克也都接近了先进水平。
   只有海军的军备水平没有跟上,其原因在于国家的安全需求和战略需求主要在陆上。新中国成立之初财力有限,又赶上朝鲜战争和国土防空的紧急需要,减少和挪用海军军费实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毛泽东就几次找到海军司令肖劲光,同他商量把原本用于海军采购装备的外汇挪给了空军。尽管如此,这一阶段中国还是建立了一支以小艇小舰近海防卫为主的海军。其装备来源于四个方向,其一是在解放战争中,我军缴获或国民党海军起义的舰只。其二是1950年上半年,我国利用香港,向国外购买的一批老旧军舰,其三是接收或有偿接收苏联的一批旧军舰,见《当代中国海军》,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第68—72页。其四是在苏联的帮助下,仿制苏式较小的军舰。经过十年的努力,人民海军初具规模,但装备的水平就总体而言还是比较低下的。
   综合评价这一阶段中国军备的发展,其成绩是相当骄人的。新中国只用了短短十年的时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起了自己比较完整的兵器工业体系,并使人民解放军的装备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大缩小。
   二、保障核武、兼顾常规(1961年—1976年)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