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华大地上掀起一股大办民兵师的热潮。这次运动起源于毛泽东提出的著名战略思想“全民皆兵”。“全民皆兵”思想的提出,在当时特定条件下对中国国防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21世纪初的今天,正确理解“全民皆兵”思想和客观评价“大办民兵师”运动,对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民皆兵”思想提出的背景
1958年7月15日,总以“世界宪兵”自居的美国侵略者为镇压黎巴嫩人民的爱国斗争,不顾世界人民的反对,悍然出兵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附近登陆,制造了中东事件。紧接着又一再派飞机、军舰入侵台湾海峡,制造紧张局势,公开威胁要把它在台湾海峡地区的侵略范围扩大到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对中国进行军事挑衅和战争威胁。台湾当局在美国的支持下,也蠢蠢欲动,叫嚣“加速进行反攻大陆的准备”。7月17日,台湾当局下令其陆海空三军处于特别戒备状态,连日举行军事演习,出动飞机、匪特对大陆进行窜扰,一些高级将领频频到金门、马祖地区活动。与此同时,美国在台湾的军事和外交官员,也加紧同台湾当局密谋策划。美国海军参谋长伯克宣称,美军正密切注视台湾地区局势,随时准备进行像在黎巴嫩那样的登陆。台湾海峡局势日趋紧张。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作出加强东南沿海军事斗争准备的决策。1958年7月18日晚,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召集中央军委、总参、空军、海军、炮兵等单位的领导人,部署东南沿海军事斗争的任务。同时,毛泽东主席在当时正在举行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多次提出,在加强人民解放军战备工作的同时,要大搞民兵师,做到全民皆兵。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关于加强海陆边防对敌斗争的决议(草案)中指出,几年来边防对敌斗争,在党中央和军委的正确领导下,打击了敌人,保卫了边疆,取得了很大成绩。海陆边防对敌斗争,既有军事斗争,又有极端复杂的政治、经济斗争。因此,必须根据国家的和平外交政策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地方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部队为骨干,以群众为基础,充分发挥民兵作用,结合各方面的力量,建立一条强大的人民防线,以巩固国防,保卫社会主义建设。
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在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之后,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民兵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为了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社会主义建设,保卫世界和平,制止和打击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除必须建设强大的常规部队和特种部队之外,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把能拿武器的男女公民武装起来,以民兵组织形式实现全民皆兵。并指出,民兵是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的人民公社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人民公社化运动为实现全民皆兵提供了空前优越的条件。
8月20日,毛主席在北戴河会议上作出炮击金门的最后决定。 8月23日17时30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奉命向金门国民党军队实施大规模的猛烈炮击,拉开了长达20年的炮击金门序幕。美国政府再次严重干涉中国内政,除连续发表恫吓性言论外,急忙调遣太平洋第7舰队主力和地中海第6舰队一部及驻日本、冲绳、菲律宾和本土的海空军一部,进驻台湾海峡地区。至9月初,美军在台湾海峡地区集结各型飞机430余架、舰艇60余艘, 企图以武力迫使中国人民在战争威胁面前止步。面对美国的猖狂挑衅,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9月6日,周恩来总理发表《关于台湾海峡地区局势的声明》,严正指出:中国政府完全有权对盘踞在沿海岛屿的蒋介石部队给予坚决的打击和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美国武力侵占台湾和澎湖列岛是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的非法行为;如果美国把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它必须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 9月29日,毛泽东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帝国主义者如此欺负我们,这是需要认真对付的。我们不但要有强大的正规军,我们还要大办民兵师。这样,在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时候,就会使他们寸步难行。”“民兵师的组织很好,应当推广。”《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第713页。从此,“全民皆兵”作为一个战略口号,在新中国国防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全民皆兵”思想与大办民兵师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