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对当代新疆少数民族文字变革活动的回顾与思考
发布时间: 2009-06-29    作者:陈云华    来源:国史网 2009-06-29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其他少数民族文字的选用与变革
   (一)关于在新疆蒙古族中推广胡都木蒙文的问题
   自17世纪起,新疆的蒙古族一直使用适合于其部族方言特点的托忒蒙文,与全国大多数蒙古群众使用的胡都木蒙文有一定的差别,且不能统一使用一种蒙古文字。1981年10月召开的自治区第三次蒙古语文工作会议对《关于自治区蒙古语文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进行了广泛讨论,并从调查研究和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的实际出发,通过了《在新疆蒙古族人民中推广胡都木蒙文的决定》。其理由是:(1)统一蒙古文字从50年代就开始酝酿,70年代初开始实施,是多年实践的结果;(2)胡都木蒙文和托忒蒙文是一个系统的文字,无论从学习、使用等方面看,比掌握其他文字要容易得多;(3)全国有蒙古族360多万,其中新疆只占12万。内蒙古、北京等地每年出版几百种胡都木蒙文图书,而新疆每年只能出几十种托忒蒙文图书,无法满足新疆蒙古族人民对知识的渴求;(4)胡都木蒙文课外读物、参考资料等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使新疆蒙古族中小学教育就直接受到影响;新疆只有l所蒙古语中等专业学校,不学习胡都木蒙文,就不能报考内蒙古和北京等地的一些大专院校。
   会后,自治区民语委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呈报了《关于蒙文问题的请示报告》。1982年3月22日,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批转〈关于蒙文问题的请示报告〉的通知》,要求“各有关地、州、县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统一领导,全面规划,做过细的思想发动和组织工作,认真严肃、慎重稳妥地把这件事情(推广胡都木蒙文)办好。”
   1982年5月14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从是年开始,正式推广胡都木蒙文,以胡都木蒙文作为新疆蒙古族的通用文字。1983年1月,自治区民语委、自治区蒙古语文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下发了《关于自治区推广胡都木蒙文规划和1983年工作安排的通知》。自此,自治区每年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在新疆蒙古族群众中逐步推广胡都木蒙文。至1995年,胡都木蒙文在全区教育系统得到了推广普及,但在蒙古族群众中未能得到全面推广普及。目前,依然有少数蒙古族群众使用托忒蒙文。
   (二)关于为塔吉克族创立文字问题
   新疆的塔吉克族多使用维吾尔文。在1956年8月召开的自治区第一次民族语言文字科学讨论会上提出为塔吉克、达斡尔、裕固、撒拉等民族创立文字,但由于各方意见不统一而搁浅。1981年底,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并作出决定,以波斯文(历史上该民族曾使用过波斯文)为基础创制塔吉克民族的文字,并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写了报告。时任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的伊敏诺夫指示:“请调查文字使用情况,并提出意见。”1982年9月,自治区民语委派干部前往塔什库尔干以召开座谈会及谈话的方式,征求塔吉克族领导干部、知识分子的意见。由于他们之间的意见不一致而作罢。

   四、当代新疆少数民族文字变革的目的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