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指出:西气东输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宏大工程,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
西气东输是指将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送往豫皖江浙沪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工程。包括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塔里木至上海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以及下游天然气利用配套设施建设等。工程西起新疆轮南,途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长4000公里,设计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管道工程投资400多亿元,上、中、下游投资总额约1400多亿元。
江泽民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他先后两次深入塔里木油田进行考察。1990年8月22日至9月1日,江泽民在新疆考察。8月23日他来到地处塔里木盆地北部轮南地区的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现场,冒雨登上直插蓝天的巍巍钻塔,详细了解生产情况,看望慰问石油工人。在即将离开新疆之前,江泽民听取了自治区党政领导的汇报,并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优先发展交通、能源,集中力量开发石油和天然气,同时有条件地发展利用区内原料的轻纺工业和石化工业。
8年后,即1998年7月6日,江泽民再次来到塔里木油田考察,听取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汇报。8年来,新疆三大盆地的石油勘探开发和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新探明一批石油储量和天然气储量,原油产量和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不断增长,石油、石化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66倍。江泽民边听、边问、边记,与大家一起讨论着新疆石油建设的前景。江泽民指出: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了很大成绩,希望继续努力,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多做贡献,为新疆的繁荣稳定出力。
西气东输工程是在江泽民关怀下我国进入新世纪后启动的宏大工程。2000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启动西气东输工程,拉开了西部大开发的序幕。
天然气作为优质清洁燃料和重要的化工原材料,已成为当今世界能源的三大支柱之一。大力建设西气东输工程, 目的在于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效益优势,改变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供应中比例偏低的状况,满足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西气东输,是我国能源工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举措。2001年我国净进口石油6000万吨,国内石油产量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我国天然气资源量超过了38万亿立方米,大规模开发的前景看好,可以“以气补油”。目前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的比重不到3%,而世界平均水平已达23%。争取用十年左右时间,使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8%左右。
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之前,2002年7月3日,江泽民致信西气东输沿线各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参与工程建设的部门和单位,祝贺西气东输工程开工。他在信中指出,“西气东输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宏大工程,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人民日报》2002年7月5日。“这项工程的建设,对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对提高新疆及沿线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推进沿线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的意义。”《人民日报》2002年7月5日。希望沿线各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参与工程建设的全体员工,精心组织,加强协作,群策群力,科学施工,把西气东输工程建成一流工程。2002年7月4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
搞好西气东输工程建设,无论对于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改善长江三角洲及沿线人民生活质量,还是促进西部大开发,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江泽民高度重视“西电东送”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