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针对社会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倡共产党一定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武器。在近2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苏共垮台的教训,深刻地说明了共产党脱离人民群众的严重危害;中国共产党兴旺发达的经验,则深刻地说明了共产党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意义。因此,从对比分析苏共垮台的教训与中国共产党兴旺发达的经验入手,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重要性和策略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基本认识
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认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领导的。见《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7页。一个政党要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就一定要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一个有所作为的政党,一定要在理论上鲜明地阐明自己的阶级立场,而且要在具体实践活动中牢牢地站在所在阶级的立场,代表这个阶级的利益,为这个阶级服务。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因此,从诞生之日起,共产党就是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它始终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革命时期,共产党无论是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还是通过和平方式取得执政地位,都必须紧密依靠人民群众。革命胜利后,共产党取得了执政地位,要领导人民群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仍然要不断地扩大群众基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如此,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对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了很多精辟论述,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科学理论。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列宁认为,政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复杂的政治系统中,存在着群众、阶级、政党、领袖四个不同的层次,这四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形成政党政治的基本结构,决定着现代政党制度的整体功能。其中,领袖是政党的一部分、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阶级是群众的一部分。这种关系是一种整体和部分的逻辑关系,部分服从整体,整体决定部分。如果部分脱离了整体,就不能存在,也不能对整体发挥任何作用。就是说,如果政党脱离了本阶级和群众,就不可能实现党对本阶级和广大群众的任何领导作用。斯大林有关党群关系的论述尤为精彩。在《论党的工作缺点》一文中,斯大林专门列举古希腊神话英雄安泰的故事,来说明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他把共产党比喻为安泰,把群众比作大地——安泰的母亲。他说:“布尔什维克也同安泰一样,其所以强大,就是因为他们同自己的母亲,即同那生育、抚养和教导他们成长的群众保持联系。只要他们同自己的母亲、同人民保持联系,他们就有一切把握,始终是不可战胜的。”《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24页。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他说: “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还生动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又在“为人民服务”前面加上了“全心全意”四个字。《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9、1094页。他提出,党要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事业的出发点和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如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认识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它们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在20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反复得到验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中进一步升华。
二、苏共垮台的一个深刻教训就是共产党务必坚持执政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