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按历史辩证法展开“三个代表”的逻辑图景
在以生产力最终动因论形成逻辑起点的基础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展开了自己的逻辑图景,强调了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强调了作为社会意识的先进文化的能动作用,并且在论述生产力、文化和人民的利益时,渗透着深刻的“重点论”原则和“过程论”思想。这种逻辑图景,从思想方法论的角度去透视,可以看到其中所蕴含的历史辩证法。
首先渗透着反作用的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与旧唯物论区别开来的重要标志,就是在实践基础上对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的揭示,其中包括生产关系和社会意识对生产力和社会存在反作用的揭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娴熟地运用了这种反作用的思想。第一,运用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原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生产力作为逻辑起点并将其置于起决定作用地位的,但是,并不是孤立地讲要“代表先进生产力”或“生产力的发展”,而是说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什么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那就是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即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以及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这些要求必须要适应并有利于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运用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思想。“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就是“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之所以要有这样一个重要内容,是因为“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这是一种对我们社会发展进步的全方位的视野。这一视野是对历史辩证法中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原理的具体运用。
其次,运用了“重点论”原则。辩证法的一条主要的方法论原则,就是在“两点论”基础上坚持“重点论”,即在复杂事物的矛盾中要抓住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处处体现了这一原则。在讲生产力时,突出先进生产力,因为在生产力这一复杂事物中,先进生产力是其发展的主导因素。在讲中国人民的利益时,突出了根本利益,因为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现实和未来之统一的社会利益之中,是眼前利益、局部利益最终实现的主导因素。这种抓住重点的思路,导致了我们党永葆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性的主导原则。先进性的主导原则,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先进的东西,让它们引导整体,代表未来,主导事物的发展。局部的东西、现实的东西,要向先进看齐,向先进靠拢,跟着先进前进。这些先进的东西一是,高科技含量的、节约资源、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生产力;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三是,先进阶级的利益要求。如何让这些先进的东西成为主导因素呢?就必须按“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深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素质,永葆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代表时代要求,顺应世界潮流,在改革和发展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其三,蕴含着“过程论”思想。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事物的发展是以过程而存在的。作为过程,事物是向前推进的,不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在同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其本质性是不会变化的,而事物的本质特征的丧失,就是过程的结束,也就是事物的灭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蕴含着这一辩证法的重要思想。第一,用与时俱进规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这是事物总是向前推进的思想的具体体现。江泽民同志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掘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是根据与时俱进的精神,江泽民同志正确分析了改革20多年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解决了“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关系问题。其次,要求全党在做“三个代表”时,要做到“始终”。这是事物的本质规定事物过程特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一个为最广大的中国人民谋福利,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的任何路段上,我们党的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的性质不会变化。因此,江泽民同志认为,我们党当好“三个代表”要一以贯之,慎终如初,不能稍有松懈。第三,要求全党要有忧患意识,用“三个代表”的要求,解决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这是过程本质的丧失就是事物灭亡的思想的具体运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给人们启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如果我们党有一天没有当好“三个代表”,或者由于某种原因党丧失了先进性、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和国家就会出现危机,人民就有权重新进行选择。这在国际上和历史上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因此,江泽民同志从“始终代表”的高度,要求全党同志要“求真实务,勇于创新,”“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要“坚持党的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要使干部具有“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要“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党内绝不允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
三、循人民主体论得出“三个代表”的逻辑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