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试论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发布时间: 2009-06-29    作者:刘淑珍    来源:国史网 2009-06-29
  字体:(     ) 关闭窗口
   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适当安排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比例关系,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具有积极意义的初步尝试。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著名论断,他提出:“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这种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至于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是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范围内自由生产的。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范围内各级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陈云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71页。。
   提出了发扬民主,健全法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正确处理少数民族问题,进行促进民族繁荣的社会改革;防止国家领导人成为特殊阶层。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达到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毛泽东提出的“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页。 党中央还多次强调,要发扬党内民主,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反对个人崇拜,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
   文化科学方面,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又要反对修正主义。明确宣布知识分子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号召向科学技术进军。
   在取得成功的经验的同时,也有许多失败的教训。例如:由于毛泽东同志晚年对阶级斗争的错误认识,背离了他自己创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变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以及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导致1957年的反右斗争扩大化;由于改变党的八大关于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主要任务,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由于对反冒进正确决策的指责,否定国家关于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导致我国国民经济从1955年到1961年的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生活遭受重大损失;由于脱离本国国情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国家经济和政治思想的一片混乱,最终造成“文化大革命”的恶果等等。
   邓小平说:“为什么讲这个历史?因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4页。“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64页。 所以,我们说,建国后29年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失败和挫折等历史经验的综合,对毛泽东思想科学原理的继承和对毛泽东1957年后左倾思想与晚年错误纠正的综合,是邓小平特色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历史因素或历史背景。
   二、邓小平特色理论形成的动力因素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