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是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意义重大、造福后代的千秋大业。本文以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农业学大寨运动与农田水利建设高潮的关系,在对该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状况进行初步梳理的基础上,充分肯定学大寨运动中农田水利建设的成绩,客观分析全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利弊得失,揭示农田水利建设对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一、学大寨运动与农田水利建设高潮的同步并生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向全国发出了学大寨的号召:“大寨大队所坚持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都是值得大大提倡的。”次年1月,中共中央将周恩来的报告下发党内县团级以上干部学习。从此,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农业学大寨”运动。1965年9月,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确定全国水利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大寨精神,小型为主,全面配套,狠抓管理,更好地为农业增产服务”。广大农民响应号召,自己集资组织起来,积极投入到兴修农田水利建设的群众运动中。据《人民日报》报道,1967~1968水利年度的农田基本建设成绩出色,广大群众“以英雄的大寨人为榜样,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农田基本建设搞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亿万贫下中农和社员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狠抓革命猛促生产,我国去冬以来农田基本建设成绩出色》,1965年2月15日《人民日报》。辽宁、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等省投入水利建设的群众达3700多万人。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1967~1969年农业生产连续出现下降状态,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稳定。1970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山西省昔阳县召开北方地区农业会议,9月1日转到北京继续举行第二阶段会议,主要是总结和交流各地农业学大寨的经验。9月14日,会议进入第三阶段,着重讨论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措施和各项农村经济政策。同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批准《国务院关于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的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要求各地在第四个五年计划内“要通过改土和兴修水利,做到每个农业人口有一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田。丘陵地区,要搞梯田。平原地区,要搞深翻平整,改良土壤。水利建设,要坚持小型为主、配套为主、社队自办为主的方针。治水要与改土、治碱相结合。要积极打井,研究利用地下水源。”《中共中央批准国务院关于北方地区农业会议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编:《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58—1981)》下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893页。
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之后,全国农村掀起了以改土治水为中心内容的农田水利建设新高潮。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业学大寨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广泛开展起来。其主要特点是由过去的偏重防洪向综合开发利用的目标发展,贯彻毛泽东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号召,重点解决农业用水和抗旱问题。这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模之大、进度之快、成效之明显超过了以往的各个时期,包括“大跃进”时期的水利建设高潮。
1970~1971水利年度,各地农村贯彻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的精神,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近百万名干部、一亿多农民投入到水利建设运动中。据新华社1971年1月27日报道,从1970年冬到现在,全国完成的农田基本建设土石方工程量超过前一年同期。出工人数之多、工程规模之大、速度之快都超过往年。除了普遍兴修小型水库、水渠、塘堰和打井外,还陆续修建了一批大中型水利灌溉工程。如黄河下游的引黄排灌工程,经过大规模开挖排水系统之后,又逐步恢复引水,先后修建引黄涵闸70多处,加上虹吸管及抽水站的建设,引提水能力达到每秒4000多立方米,灌溉面积达10670平方公里。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1970~1971年水利建设年度中以兴修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各地兴修农田水利共完成土石方工程50多亿立方米,增加旱涝保收的农田面积达3000多万亩,这是近10年来增加最多的一年。《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今年取得很大成绩》,1971年12月8日《人民日报》。
到1971~1972水利年度,全国农村继续广泛掀起农田水利建设高潮,新修了一批水库、塘坝、水井、涵闸、渠道等工程,扩大了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的面积。据19个省市自治区的不完全统计,1971年冬天以来共兴建各种水利工程达100多万处,其中,大量的是由农村社队自办的当年施工当年受益的小型水利工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成就》,1972年2月23日《人民日报》。12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搞好农田基本建设》的短评指出,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一项重要战斗任务,也是农业学大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认为“大寨大队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突出地表现在农田基本建设上”。号召各地“应在保证搞好当前生产的同时,尽可能多地用于农业基本建设”。《搞好农田基本建设》,1972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