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十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新编地方志与当代区域社会史研究
发布时间: 2011-10-20    作者:王胜    来源: 2011-10-20
  字体:(     ) 关闭窗口

  通过《河北省志·妇女运动志》主编蔡胜春对修志经历的回忆,我们可以探知地方志在妇女史研究中的资料价值。蔡胜春将其资料搜集工作,概况为“白手起家,艰苦奋斗,为‘抢’资料走天涯”。1988年河北省妇联修志小组成立,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史料奇缺,由于省妇联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撤销,机关档案仅存有1973年省妇联组织恢复后的资料。为了抢救史料,他们奔波于北京、天津、沈阳、太原、郑州等能寻找到当年的老妇女干部和有关史料的地方。短短一年时间,就搜集、整理了1899~1989年近一百年间的近千万字的河北妇运史资料,采访了各地的妇女干部百余名。并且由于建国前后河北妇女运动内容变动较大,改变了旧方志横排竖写的老规矩,采取建国前后各设立篇目的方法。蔡胜春:《为书百年妇运史,甘将热血化丹青》,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河北修志二十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机关文印中心2001年12月第一次印刷,冀出内准字(2001)第A276号,第232页。因此,该志不但便于查看,而且更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再次,地方志中的人物志和口述史料为研究者进一步的田野调查提供线索。地方志中的人物志记载的都是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通过人物志中提供的资料,我们可以选择确定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口述史料的访谈对象,就自己所关注问题进行更详尽的深度访谈,而免去很多盲目寻找访谈对象的周折。

  新编地方志的资料虽大部分来源于各级档案部门,但成书后较档案资料更系统、更实用,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充实了档案资料。因此,毫不夸张地说,地方志书是充实档案资料的最重要的书籍,是经世致用的活档案,李聚池:《地方志是充实档案资料的最重要的书籍》,《黑龙江史志》1999年第4期。也是我们全面了解地方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

  二、地方志编修及运用的局限性

  新编地方志有其长,也有其短,在具体的运用中必须要加以注意。

  其一,新志对普通民众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关注有待加强。地方志的资料绝大多数来自于政府各个部门,这些资料多是记述政府部门是如何管理的,在其管理之下,事业是如何发展的。虽然在志书中有自然环境、人口、人民生活、方言等内容,但其社会性难以充分展示出来。王卫明:《地方志的“官书性”和“社会性”》,《中国地方志》2002年第4期。一部志书如果没有充分展示它的“社会性”,使用价值会大打折扣。

  其二,乡镇、村志的编纂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站在微观史学的立场,一般而言,越是区域单位小的地方志,历史的整体性越强,可以认识更为底层的社会实态,史料价值较高。所以乡镇志以及村志值得重视。”常建华:《试论中国地方志的社会史资料价值》,《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7卷,2006年。“自然村是农村社会的基本社区,每个自然村都是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要想了解农村社会,就不能不从自然村入手,而反映自然村的历史和现状的全貌正好是村志的特长。”孙继民:《滦南县安各庄乡铁匠庄志》,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3年版,自序第3页。第一轮修志的重点是省、市、县三级志书,各地虽有部分乡镇志、村志出版,但是数量相当少。全国出版乡镇村志最多的浙江省,据不完全统计,已出版的新编镇志有68种、村志才46种,邱新立:《中国新编地方志二十年成就》(二),《中国地方志》2000年第3期。其他地方的情况可想而知。以笔者所在的河北省为例,根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的统计资料显示,第一轮修志基本结束时,河北省各级地方志机构以及其他文史、科研部门编辑出版的区志、村志、专业(部门)志,共计300余种,其中村志6种。但是在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内部刊物《河北修志二十年》中并没有村志的记载,说明村志在当时还没有受到重视。笔者为此走访了河北省方志办的工作人员,得到的最新统计数字为: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河北省编纂的乡镇、村志为46部,其中村志20部。但是所有乡镇、村志,只有8部正式出版,其他均为内部资料,印数200~2000册不等,多数在1000册以下,还有的出版状态为“成稿待印”。由于报送制度不完善,没有及时收集,而基层地方志编纂单位有的又是临时机构,志书完成则机构撤销,志书也都散佚到个人手中,甚至乡镇政府或村委会连一本志书都没有保存下来,志书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

  其三,口述史料仍然是新志的一个薄弱环节。对口碑资料的重视,本身就是地方志编纂的优良传统。开方志学先河的宋人罗愿认为,方志编修要“访故老,求遗事”,并在其所撰《新安志》中专设地方文献和口碑辑录一卷。刘善泳:《口述史在地方志领域的地位与价值》,《中国地方志》2007年第9期。当代修志,具备“地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章学诚:《修志十议》,《中国地方志词典》,黄山书社1986年版,第339页。的优势,完全可能“让身临其境者发言”,直接采集鲜活的第一手资料。虽然在搜集口述史料方面,各地修志人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努力,但是总体而言,新志编修中的口述史料所占比例仍然较低,需要进一步的挖掘和补充,以增加其在地方志资料中的比重,增强地方志的“社会性”。

  其四,由于搜集到的资料众多、信息量非常大,在筛选、整理过程中难免有所疏漏或不准确的地方,使用地方志时也要注意存疑、辨伪。以志书中的数字为例:一是部分志书本身记载的数字就存在同是一个内容的数字,前后矛盾;同一数字文表不同;同一表中分项数字相加不等总项数字;购进数字与销售数字相矛盾等问题。孙淑兰:《编修志书贵在“准”》,《广西地方志》1994年第2期。二是同一内容志书数字与档案数字不同。因此,对志书的一些细节问题应尽可能结合当时的报刊、档案以及健在的当事人进行多方考证。

  三、新编地方志在当代区域社会史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近年来,学术界对区域史研究及地方志在其中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大、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来说,(区域史)是将研究引向深入的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常建华:《中国社会史研究十年》,《历史研究》1997年第1期。而区域史研究的方法主要是“从空间上,以地理、行政区、市场等标准划分地区单位,将自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纳入一个完整的体系内作综合的历史探讨”,认为只有把人物、事件、制度甚至史料放在特定空间才能认识。地域空间建立的历史联系性,可以保证历史的整体性,从地域史得到的历史认识更反映历史实际,更为深刻。从地域看大历史,有可能建立新的历史体系。因此,研究历史从地域入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而认识特定的地域、区域,最直接的历史资料就是地方志。从阅读地方志入手研究地域、区域史,也就具有了方法论意义。常建华:《试论中国地方志的社会史资料价值》,《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7卷,2006年。但是,目前这种重视似乎更多地存在于古代史的研究中。常建华先生在《试论中国地方志的社会史资料价值》一文中特别做出了这样的限定:“‘中国地方志’,指1949年以前所修地方志。1949年以后所修地方志属于‘新编地方志’,不在本文的论述之内。”同上。在当代史研究中,可用资料的来源远远多于古代史,故地方志的地位确实无法与其在古代史中的地位相比。依笔者之见,“地方志是研究地域史、区域史的基本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切入点。地方志的史料价值,首先是体现在具有认识地方历史甚至更大历史的整体性上”。同上。

    1. 王蕾 李自华:新编地方志的当代史研究价值述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