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十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小公社体制在乡村的确立
发布时间: 2011-10-20    作者:张大伟    来源: 2011-10-20
  字体:(     ) 关闭窗口

  目前对于农村人民公社的研究,大多立足于“宏大叙事”的视角,人民公社史研究专家辛逸建议,“用民族志方法研究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的一个县,因为县既包括了一个地方较完整的地方性知识,又相对具有了一定的典型意义。”辛逸:《人民公社研究述评》,《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1期。秉承这样的学术路径,笔者仔细查阅了湖北省洪湖市乌林镇保存的所有人民公社时期从1957年到1978年的档案,试图从社会史的视角对人民公社在乡村的实践给予整体的审视,结合社会学的叙事(通过动态的事件展示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以洪湖乡村社会变迁的经验事实,具体考察小公社制度在乡村逐步确立的内在逻辑。

  洪湖县位于江汉平原腹地,隶属湖北省荆州地区。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席卷全国,约40万人口的洪湖县建立起10个人民公社,其中包括管辖6个管理区的郊区公社。1961年5月,全县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退到以小队为基础,郊区下属10个小公社,今天乌林镇的前身就是其中的乌林公社。郊区靠近县城是洪湖县较大的区,人口约6万,占当时全县人口的15%左右。乌林镇现存档案保存有全区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到1975年撤区并社(郊区改为石码头公社,管辖范围缩小)后所有的档案材料,内容除了本区情况外,还包括上级来文、洪湖各地的调查材料等,从这些档案可以窥见洪湖各地人民公社的实践情况,因此研究郊区的档案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一、大公社制度的调整与地方回应

  人民公社化运动后产生的大公社体制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劳动者积极性降低,干部“五风”严重,出现了全国性的大饥荒。经过一番调整,毛泽东将其上升到有关人民公社巩固的高度,认识到必须从所有制入手,解决“共产风”问题,希望调动农民积极性。抓住所有制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从此公社整顿开始进入实质阶段。

  (一)退赔算账

  根据毛泽东关于旧账一定要算的批示精神,195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对算账和召开社代表大会等问题的指示》,要求各地抓紧时间算账退赔。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编:《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218页。洪湖县委召开有县、公社、管理区、生产大队、生产队等各级干部和部分社员代表参加的共计4450人的会议,对前段工作中的失误作检查,会议要求对“一平、二调”平均主义的供给制、食堂制、无偿调拨生产队的劳动力和财物。的“共产风”进行初步清算。对于大办钢铁时无偿调用的劳动力及其物质,拿出现金96万多元退还公社。公社调走生产队价值240万元的钱和物,应兑现和退还,农村缺粮户应返销供应粮食。会议制定了《领导生产的十项规定》、《生产队财务管理十大制度》、《生产队小队工作权限的十项规定》洪湖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洪湖市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51页。等,试图对各方面做出制度规范。

  但是在洪湖县新滩口公社,却出现了与国家政策相悖的情况:

  一是社干只说不做,社员又喜又忧。宋家管理区一生产队的社员,原来有5户社员以为1958年的收入会一风吹,经常不出工,胡立祥因为被砍了18棵树心中很是不满。他们听了政策很高兴,但干部对此有顾虑。有的干部挪用公款不敢向群众核算,怕处分,又怕失掉威信;有的干部对处理一切归公的东西有抵触情绪和怕麻烦的思想。群众见过了几天还没动静,开始抱怨起来。肖于山的房子归公了,感叹道“上面政策好,下面不搞也无法”。由于政策迟迟不兑现,人们的干劲又没了。

  二是没有落实政策,生产上不去。荻障管理区六生产队,社干部根本没有公布政策,社员生产非常消极。肖尧山的一个10多岁的儿子,1958年不分日夜到处拾粪100担,结果一分钱没进,社员怀疑定额不起作用。队里派社员挖藕,规定是30斤10分工,以为不搞分配,有的社员不要工分,把藕卖了。结果这个队生产非常落后,出勤少,工效低,生产进度慢,质量差。以上事例出自洪湖县委办公室编:《经验交流》1959年4月第12期,乌林镇档案室藏。

  看来,“五风”的纠正仅有政策是远远不够的,根本的克服必须从改善公社体制入手,这也预示着国家后面一系列纠“左”措施的必然性。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