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十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当代台湾经济思想史研究刍议
发布时间: 2011-10-20    作者:方宇    来源: 2011-10-20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当代台湾经济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

  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正式出版的有关台湾经济思想史方面的专著很少,而台湾学术界研究其经济思想发展史的有关论著,又由于两岸经济思想史学界缺乏沟通交流,大陆学者们也知之甚少。因此,笔者只能利用现有掌握的资料以及极其肤浅的认识,来对当代台湾经济思想发展阶段的划分提出一个大致的看法,以求教于经济思想史学界的前辈们。

  对于当代台湾经济思想的起始时间,毫无疑问,就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台湾重回中国版图以后。从1945年以来,台湾经济思想史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5年至1952年,这是当代台湾经济思想史的起步阶段。战后初期,台湾经济处于战争创伤恢复阶段。在美国扶持下,台湾经过土地改革、金融改革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实施,到1952年,台湾经济从混乱状态中逐步走向稳定,并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这一阶段的台湾经济思想以经济恢复和稳定为核心内容,具有比较明显的统制经济思想的烙印,这是受当时经济生活中因通货膨胀而加强严格管制的实践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台湾经济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陈诚、严家淦、任显群、李连春等。陈诚有关土地改革的思想和实践,严家淦有关金融货币改革的思想和政策主张,任显群有关财税制度改革的思想和政策措施建议,李连春有关促进粮食增产的思想主张,都对战后台湾经济的快速恢复与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阶段,从1953年至1957年,这是当代台湾经济思想史的转折或称过渡阶段。海峡两岸大规模经济建设都起始于1953年,但到了70年代中期,结局却大相径庭。在美国的经济援助之下,台湾经济在结束了混乱阶段之后便步入稳步发展阶段。从1953年开始,台湾实施第一个“四年经建计划”。以发展农业为重点,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进口替代工业,以解决民生必需品问题。这一实践体现在政策层面上就是“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这一阶段的台湾经济思想,具有明显的由统制经济思想向当局主导下的自由市场经济思想转变和探索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特点。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徐庆钟、刘大中、蒋硕杰、张兹闿、俞鸿钧、徐柏园等。在这些代表人物中,有些具有开放经济思想,有些仍然保留着统制经济思想,这是过渡阶段经济思想界必不可免的一个发展过程。新旧交替,互相碰撞,取长补短,吸收融合,推动台湾经济思想潮流逐步向前发展。这就是我们研究这一阶段台湾经济思想发展特点后所得出的一个基本答案。

  第三阶段,从1958年至1975年,这是当代台湾经济思想的勃发阶段。早在1954年,台湾著名经济学家刘大中、蒋硕杰就提出了汇率改革的建议,但未被台湾当局采纳。直到1958年,具有改革开放思想的尹仲容出任台湾“经济部长”,才推动了金融外贸体制改革,采行单一汇率制。蒋硕杰:《台湾经济发展的启示》,台北经济与生活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版,第155~156页。由此,揭开了当代台湾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经济腾飞的历史新篇章。1960年,台湾改革开放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如《十九点财经改革措施》、《奖励投资条例》、《技术合作条例》和《工业辅导准则》等。台湾经济思想界为台湾改革开放做了大量的理论准备,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先导。这一阶段台湾经济思想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尹仲容、李国鼎、俞国华、王作荣、沈宗瀚、李达海等。特别是有着台湾“工业之父”美誉的尹仲容和有着台湾“科技之父”美誉的李国鼎,对这一阶段台湾经济发展和经济思想界的繁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第四阶段,从1976年至1999年,这是当代台湾经济思想史的兴盛阶段。1975年蒋介石病故,蒋经国实际主政,台湾社会进入了“革新”岁月,由此也引发了台湾经济思想领域的全面发展。台湾经济思想界也越发与世界接轨,其自由化与开放性也越加明显。此阶段台湾经济思想界的领军人物当属李国鼎、孙运璇无疑,其他还有赵耀东、徐国安、徐立德、徐鼐、于宗先、叶万安、萧万长、江丙坤、郭婉容等。此阶段台湾经济思想体现在政策层面上就是台湾经济逐步走向“三化”,即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其基本点可概括为“减少干预,降低保护,开放市场,健全法制”,核心内容是“自由竞争”,根本目的是通过推动经济体制的变革加速经济转型。李非:《台湾经济发展通论》,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第146页。

  第五阶段,从2000年以来至今,这是当代台湾经济思想史的深化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台湾经济思想界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2001年12月11日和2002年1月1日,海峡两岸先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主流,这一变化对于台湾经济发展,对于台湾经济思想界的变化和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台湾遭遇“绿色执政”,采取闭关锁岛政策,使台湾经济发展遭遇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也严重阻滞了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深化和发展。面对这一错综复杂局势,台湾经济思想界也是风云变化莫测,影响到经济政策也是摇摆不定,莫衷一是。所以,加强对这一阶段台湾经济思想的研究,更具有其现实意义。

  总之,台湾回归祖国60年多来,台湾经济思想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不胜枚举,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尹仲容、李国鼎、孙运璇等。中国大陆对于这些人的研究其实才刚刚开始,而对于他们的经济思想的研究也仅能看见有限的几篇文章。

    1. 社会变迁中的台湾农村社区营造
    2. 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的发展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3. 2008年以来台湾社会运动的政治化倾向研究
    4. 20世纪70年代台湾当局对西沙、南沙群岛主权维护的应对
    5. 台湾青年学生与保钓
    6. 1970年代初台湾的钓鱼岛史地研究
    7. 1962年“台海危机”背景探因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