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十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当代台湾经济思想史研究刍议
发布时间: 2011-10-20    作者:方宇    来源: 2011-10-20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当代台湾经济思想史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当代台湾经济思想史的地位问题

  台湾实行的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而推进这种体制前进的自然就是现代市场经济思想,而就是这种现代市场经济思想,使得台湾经济思想在当代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占据着先导(不是主体)的地位,发挥着先导的作用。当然,从其实践效果看,这种市场经济思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也只是在台湾地区发挥其作用。

  (二)当代台湾经济思想与经济实践的关系问题

  当代台湾经济思想对台湾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点,台湾经济发展的实践可以充分予以证明。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台湾提出经济改革和经济开放的政策思想,到60年代初期和中期,台湾创建加工出口区的思想与实践。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台湾提出创建科学工业园区的发展思路,到80年代台湾大力推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策略措施,乃至于到90年代提出“后工业化”社会经济发展的思想与实践。台湾经济发展的每一步都印证出台湾经济思想界的睿智;特别是李国鼎等一批有着“技术官僚”称誉的台湾经济、科技精英,其经济思想尤其是经济政策思想,对于台湾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三)当代台湾经济思想史的发展主线问题

  经济发展主线决定了经济思想发展的主线。台湾经济体制其当局定位为“有计划的自由经济”,其本质上就是现代市场经济。而随着台湾经济的不断发展,台湾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深化,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就已经完全融入世界市场经济体系之中了。与经济发展主线相适应,台湾经济思想的发展主线毫无疑问,就是结合台湾实际的现代市场经济思想的发展。而我们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符合台湾不同发展阶段的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各种经济政策思想。

  (四)当代台湾经济思想的贡献问题

  作为中国当代最早应用和实践现代市场经济思想的地区,台湾经济思想界对于推进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笔者认为,台湾在以下10个方面对于中国经济思想史有所贡献:(1)有计划的自由经济的基本指导思想;(2)土地改革的政策思想与策略;(3)加工出口区的创想及发展策略;(4)科学工业园区的创想及发展策略;(5)农业—轻工业—重工业—高科技的发展战略;(6)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计划思想;(7)发展高科技的策略思想;(8)推动外向型经济体制改革的策略思想;(9)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10)西方经济理论中国化及台湾化。

  四、两岸通力合作共同开展当代台湾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方法途径

  开展当代台湾经济思想史研究,是海峡两岸学术界义不容辞的使命。而要认认真真地开展这项研究工作,两岸之间的通力合作必不可少。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笔者以为,只要两岸学术界遵循“扩大交流、加强合作”的原则,当代台湾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工作就一定会多出成果、快出成果。

  (一)在思想认识上应达成共识

  开展当代台湾经济思想史研究,首先应解决的问题就是思想认识问题。两岸学术界应达成共识,共同合作研究台湾经济思想,将这一民族的精神财富贡献于整个中华民族,并与中国大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推进民族经济合作发展。

  (二)在史料整理和挖掘上应加强合作

  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必须以经济史料为基础。研究当代台湾经济思想,其史料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数不胜数。就台湾本岛来说,要挖掘这些史料并不是难事。但因为两岸隔绝多年,相互之间又对立多年,而且直至目前也没有完全消除这种对立,所以大陆研究单位如果想得到这些史料却并非易事。办法只有一个,即加强合作,史料共享,资源共用。

  (三)在学术研究上应扩大沟通交流

  20多年来,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潮流澎湃、繁花似锦,但唯独经济思想史学界壁垒森严、不相往来,这种局面已经到了应该打破的时候了。以现代市场经济思想为主线的台湾经济思想应该值得海峡两岸学术界有识之士为之指点高下、皓首穷经。在研究过程中,扩大交流是一条捷径,既能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避免走弯路,又能开拓新的思路,激荡起思想的火花。

  (四)在人才培养上应加大合作力度

  由于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本身的研究难度比较大,研究人员相对而言比较少,可以说是一项“冷门”的学问。这样一来,人才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也十分必要。两岸研究单位和大学应开阔视野,相互引进对岸的年轻一代进入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领域,合作培养有用人才,使得中国经济思想史尽快成为两岸学术界的一门“显学”。

  总之,深入系统地开展当代台湾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工作纷繁复杂,绝非一时之功,而正因为如此,这项工作才需要海峡两岸经济思想史学界通力合作,共襄盛举。

    1. 社会变迁中的台湾农村社区营造
    2. 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的发展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3. 2008年以来台湾社会运动的政治化倾向研究
    4. 20世纪70年代台湾当局对西沙、南沙群岛主权维护的应对
    5. 台湾青年学生与保钓
    6. 1970年代初台湾的钓鱼岛史地研究
    7. 1962年“台海危机”背景探因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