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伙伴关系外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外交目标的实现。冷战后,中国外交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内经济建设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与世界各国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实现中国外交目标的重要方面。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在建立与世界各国稳定的合作关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
1、伙伴关系外交使中国在大国关系调整中居于主动地位。大国关系对国际局势的稳定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处理好与各大国的关系是实现中国外交目标的关键一环。通过开展伙伴关系外交,中国与一些大国的战略协作关系得到了迅速发展,如中俄、中法关系等。中俄、中法关系的发展,对美国调整其对华政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96年秋,克林顿政府开始调整对华外交,不久提出美中两国也应考虑建立伙伴关系的建议。随后两国领导人的互访使中美两国的不正常关系得以扭转,并推动两国就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达成共识。中美关系的改善进一步推动了中日、中英关系的发展,使大国关系呈现出良性互动的局面。
2、伙伴关系外交对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起到了推动作用。 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一向重视发展同东盟国家的关系,一方面因为它是一个在国际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区域组织,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扼国际能源运输线的要冲。在中国——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关系得到了较快发展,双方的理解和信任正在逐步增加。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在双边协调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首脑非正式会晤机制,使中国与东盟的各种协调机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中国西北边陲相邻的中亚地区,民族分裂势力、极端宗教势力及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给中国西北边境安全带来了隐患,中国倡导上海五国元首会晤机制,对稳定这一地区的局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韩全面伙伴关系的建立对稳定中国在东亚的局势做出了贡献。中印关系新的转机对于中国西南边境的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3、伙伴关系外交使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在分析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时指出:“第三世界尽管穷,但在国际政治中的份量已经大大增加,这是任何人不能忽视的。” “第三世界是真正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力。” 可以说,发展中国家是中国维护政治自主,顶住外部强权压力的有力盟友。在经济上,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重要性也日益提高。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增大,能源短缺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有丰富的资源,冷战后都出现了经济振兴的良好势头。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伙伴关系,对中国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展的伙伴关系外交,对于进一步巩固中国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开展相互间互利合作的经济关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中国伙伴关系外交的目标是通过与一些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建立形式不同的伙伴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中国的国家利益。因为伙伴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所以,伙伴关系外交的成功需要合作双方存在共同利益、对共同利益的认同及为寻求共同利益而开展合作的动机。当然,各国的国家利益都有着丰富的内容,对国家利益的认知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实现其国家利益的形式和途径在不同条件下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基于伙伴双方某种共同利益基础上的伙伴关系外交是有一定风险性的。如,中美两国刚刚在1997年宣布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不到两年时间便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使两国关系再度出现波折;小布什首次出任美国总统之初,就把中国定为战略竞争对手;2001年4月的中美南海撞机事件,进一步使两国关系陷入低谷;美国还通过提升对台军售规模及性能和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的战略同盟关系试图遏制中国。虽然 9. 11事件使美国的战略重点发生转移,但其防范中国的心理没有改变,再加上美国在反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使中美两国的战略分歧日益增多,这无异是对中美两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性伙伴共识的挑战。
但笔者认为,不能因为中美关系出现一些问题就否定伙伴关系外交的积极作用,否定中美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性伙伴关系的积极意义。中美两国首脑达成的“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共识,具有两方面不可低估的战略意义:一是它为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确立了方向,表达了双方不希望走向对抗而希望实现双赢的愿望;二是它为处理两国关系所确立联系机制,如首脑热线、人权对话、军事交流及执法合作机制等,对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再如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由于中俄间在能源等问题上不时出现一些不和谐之音,有人便对中俄关系产生了怀疑或动摇。笔者认为,中俄两国因存在共同战略利益而建立的这种关系,由于两国还有许多各自的特殊利益,而且两国都把对美外交作为外交重点,再加上两国历史上的恩恩怨怨和领土问题造成的不信任和猜疑,因此两国关系中存在变数是难免的,关键是要妥善处理变数使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综上所述,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是中国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幅度提高,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积极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而进行的外交努力,是冷战后中国外交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是一种新型的合作外交,它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新的表现形式,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上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坚持,并对中国外交目标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为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