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图书种数和新出版图书种数的增长日趋平稳;从1995~2003年,除2000年以外,中国图书出版的总印张数和总定价总体上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1995年以后,每千张印张价格的增长率在不断下降,与居民消费价格增长率的背离度日趋缩小;出版社的个数以及从业人员的数量从1995年以来一直在稳定增长;总体上出版业的工资水平远高于国有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且增长率高于GDP的增长速度;1995年以后,出版系统和出版社的利润增长的波动性也十分明显,但出版社利润在全系统中所占的比重却连年稳步攀升。
第一,从图书种数和新出版图书种数的增长率来看,1995年以后增长日趋平稳,尽管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波动性,但相比1978~1995年的大起大落,这一阶段的增长总体而言要平稳得多,基本上保持在10%左右 。图书品种的增加固然与每种平均利润下降和买卖书号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正如其他产品种类数量不断增加一样,这一现象也意味着图书市场越来越细分,定位越来越具体,大众图书市场越来越活跃。这预示着图书市场的市场化进程在不断地深化和加强。
第二,从总量上看,衡量中国出版业发展状况最重要的是这样两个指标:总印张和总定价。前者是实物指标,后者是价值指标。统计数字告诉我们,从1995~2003年,除2000年以外,中国图书出版的总印张数和总定价总体上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更令人欣喜的是,总印张和总定价增长率的偏离度在逐年缩小,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二者表现出极强的同步性,这表明价格因素在总定价中的作用日趋减弱,总定价越来越受到实物增长而不是价格增长的左右。与此同时,总印张和总定价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偏离度也在逐步收敛。这表明中国出版业从宏观而言不仅处于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而且其增长水平同国民经济整体增长水平的相关程度也越来越高。
第三,部门的机构数量及其从业人员的变化是衡量一个行业扩张或收缩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机构数量和从业人员来看,出版社的个数以及从业人员的数量从1995年以来一直在稳定增长,反映出版社的人员规模趋于扩张。与此同时,大量的出版工作室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
第四,从利润增长率来看,1978~2002年出版系统(指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出版社的利润增长一直处于波动之中,即便是在市场化改革大幅推进的1995年以后,出版系统和出版社的利润增长的波动也十分明显。但出版社利润在全系统中所占的比重却连年稳步攀升,只是在1999年以后出现小幅下降。这反映了两个事实:其一,由于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出版系统的利润增长呈现大起大落的非稳定态,它并不是一个反映行业增长和发展状态的很好的指标;其二,出版社的盈利能力在大幅攀升,并在1995年后稳定在63%~73%的水平上。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从总体上看,发展速度十分明显,出版业的年出书品种从1993年的9.7万种增长到2004年的21.9万种,增长率为125.77%;出书码洋从1993年的136.75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561.82亿元,增长率为310.84%。 出版业的改革也获得了较大的进展,从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开始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出版企业模式转变,虽然这一转变才刚刚开始。在新世纪之初,在加入WTO这一历史性进程的强力推动下,图书分销业终于向国内外资本开放。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