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资本主义文化成果,历来是马克思主义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批判地接收中国的与外国的历史遗产,反对任何唯心主义的或机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认为,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地分析资本主义文化成果,才能懂得应该吸收什么,摒弃什么,改造什么。他说:“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竞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那我们就一定什么问题也不可能解决,或者不可能正确地解决。” 这实际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武器对待资本主义文化成果的根本问题。
一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是对待资本主义文化成果首先解决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它创造了以往任何时代所望尘莫及的巨大财富。然而,同封建制度和奴隶制度一样,资本主义制度也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进行剥削和统治的社会,是充满血和泪的社会形态。它本身难以克服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社会主义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而来的,并不是割断了同资本主义的一切联系,而是继承了资本主义先进的文明成果。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社会主义革命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原来设想的,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取得胜利,而是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取得成功。马克思晚年在研究俄国村社制度的时候,指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吸收资本主义文明的前提下可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用到公社中来。”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如何巩固和建设社会主义,是列宁晚年思考的主要问题。他的答案之一,就是利用资本主义留下来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他指出:“必须取得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且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取得全部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生活。” 他强调:“我们只有用资本主义创造的材料来建设共产主义,只能用在资产阶级环境中培植起来、因而必然渗透着资产阶级心理的文明机构(因为这里说到人才是文明机构的一部分)来建设共产主义。这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困难所在,但共产主义社会能够建立和顺利建立的保证也在这里。” 列宁的思想和实践对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借鉴意义。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也明确地把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成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方针。他说:“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 他在1957年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又说:“一切国家的好经验我们都要学,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点是肯定的。”
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具体的历史条件。在对待资本主义文化成果的实践中,也应该把它放到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来考察。他明确指出,“要弄清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不能摆脱剥削和掠夺,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不能避免各种极端严重的犯罪、绝望、堕落。它必然被更先进的社会制度所代替。但是,资本主义毕竟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赢得了对封建主义的胜利,创造了比以往社会文明的总和还要要多的文明。“资本主义要比封建主义优越”。因此我们要继承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他说:“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几百年历史,各国人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发展的科学和技术,所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学习的。”
邓小平紧紧抓住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认为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准备了基本的物质和文化基础,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辩证否定,客观上存在着对资本主义文明的继承关系。他说:“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闭关自守、固步自封是愚蠢的。” 他认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这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重大问题。他还说:“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它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应该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先进,这才称得起社会主义,称得起先进的社会制度。” 而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继承资本主义创造的先进的文明成果。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要提高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水平,就必须大胆的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以世界先进水平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学习先进才能赶上先进。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具体的历史条件,重视从研究历史和现状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革命。那种否定新的历史条件的观点,就是割断历史,脱离实际搞形而上学,就是违反辩证法。” 从中国的历史经验来看,开放促进兴盛、封闭导致衰败的例子比比皆是。总结历史兴衰成败为我们对待资本主义文化成果提供了科学的参照。邓小平说:“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邓小平始终坚持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前途的高度上来对待资本主义文化成果的。他指出:“现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开放政策,中国也坚持开放政策。发展中国家不搞开放,就发展不起来。如果不懂得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又闭关自守,根本不可能发展。”
邓小平认为,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不是一个人闭门造车完成的,只有建立在群体智慧的基础上,才能促进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他说:“任何一项科研成果,都不可能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都是吸收了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果。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搞封锁是害人又害己。我们要把对待封锁的态度,作为检验一个人世界观改造得如何的重要内容之一。” 邓小平指出:“一切先进成果都是全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就是资产阶级也懂得这个起码的常识,世界上先进的东西它都引进。” 他强调,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也都有它的短处;我们主张促进同外国的科学、技术、文化交流,就是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这是社会主义中国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的捷径之一。他说:“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