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21世纪初广东侨务工作新思路探究——以1999年-2003年为例
发布时间: 2009-06-29    作者:侯月祥    来源:国史网 2009-06-29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依法维侨、护侨,为侨服务

  一是不断增强为侨服务意识,发展多样化的服务手段。为了做好服务工作,1999年以后,广东各地先后召开各种归侨侨眷及侨资企业座谈会、举办各种侨务政策法规咨询活动、开办涉侨政策法规学习班等,制定了一些利侨、便侨的行政规章,加速进行落实侨房政策的扫尾工作,继续推进全省华侨农场的改革和发展。2000年12月28日,成立“华侨华人投诉咨询服务中心”,旨在为广大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提供侨务政策、有关信息的咨询,协助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解决回粤生活、工作、投资经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听取他们的意见,以改进政府工作。2001年,加大依法护侨力度,强化为侨服务意识。省人大修订《广东省归侨侨眷权益保护实施办法》(1992年颁布),省侨办与省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解决侨界反映的热点问题。2002年1月,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广东省归侨侨眷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并于同年3月1日起施行。新的《实施办法》针对涉侨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对政府侨务部门的职能、加快华侨农场的发展、侨务扶贫救济、租赁和拆迁城镇侨房以及保障出境定居人员的合法权益等六方面问题作出规定,为更好地开展侨务工作、更好地依法保护华侨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是积极为华侨办好事、办实事。1999年8月17日,广东侨友经济发展促进会在广州成立。该会是在政府有关部门指导下开展多方位扶持归难侨脱贫的群众团体。旨在通过进行职业培训,推荐就业、助学、引资、引智并从经济上帮助扶持贫困归难侨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为归难侨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提供政策、信息等咨询服务,帮助贫困归难侨早日脱贫。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后,海外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在广东省捐资兴建的中小学校近1.8万所,遍及全省各地。在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中,如何妥善处理好涉侨学校的问题,已经引起海外侨胞和有关方面的关注和担忧。2001年11月,省教育厅与省侨办联合发出《关于涉侨学校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见》,要求各地在服从全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调整各地中小学布局工作大局的同时,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充分考虑华侨捐建学校的特殊性,尊重捐赠者权益和意愿,保护华侨捐赠造福桑梓的热情。2003年10月27日,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侨办关于处理涉及华侨祖坟和保护重点侨务对象祖墓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殡葬改革和清坟工作要有利于凝聚侨心民心、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树立良好对外形象的原则,要求切实做好华侨华人祖墓的保护工作。

  三是加强华侨农场建设。5年间,省政府办公厅多次会同省人大侨委组织省侨办、计委等单位组成检查组,到省内各地华侨农场,对扶持贫困华侨农场经济发展的议案办理情况进行专题检查和调研,促进扶持贫困华侨农场各项措施的落实。2001年9月28日,省政府发出通知,对全省华侨农场的改革与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决定采取落实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华侨农场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对华侨农场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等措施,解决华侨农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华侨农场的改革和发展。2002年,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华侨农场问题,7月成立省华侨农场改革工作协调小组,并于9月发出《并于华侨农场改革工作若干问题的补充通知》,就华侨农场改革所涉及的职工纳入社保统筹补缴统筹金、纳入地方统筹后每年的基金收支缺口补助、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一次性经济补偿金等具体问题作出规定,从根本上解除了归难侨职工的后顾之忧。

  四是大力发展侨资经济。1999年,省政府批准设立“广东省为侨资企业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珠海、河源、茂名、潮州等市成立了“领导小组”,部分县成立了“为侨资企业服务领导小组”或“专责小组”,初步形成了市县两级服务网络。全省各市侨办共确定联系点侨资企业291家,共受理侵犯侨资企业合法权益个案共126件,成功解决88件。2001年初,省侨办组织专题调研小组,历时半年,在全省各地开展调研,对新世纪如何做好为侨资企业服务工作进行深入探讨,与各市侨务部门共同确定115家省市侨资企业联系点。此举旨在加强各级侨务部门与当地侨资企业的联系,把握侨资企业的发展动态,收集侨商意见和建议,为改善广东投资环境、为政府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同年,省侨办会同中山、东莞侨务部门组织两批民营企业“走出去”,到越南、柬埔寨、南非、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考察,与当地官员、商人座谈,寻找商机。

  五是做好侨务信访工作。1999年,省侨办全年共接待来访群众1709人次,接受电话咨询3445次,受理来访949件。2000年,省侨办信访总量为4357宗。2001年,全省各级侨务部门共接待、受理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归侨侨眷来信来电来访17697宗(次)。省侨办信访总量为2629宗。2002年,全省各级侨务部门共接待、受理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归侨侨眷来信来电来访33684宗(次)。结案率为81%。2001年七八月,省侨办派员随国务院侨办信访团出访美国、加拿大,接受侨胞的投诉咨询,共受理应由广东省办理的信访案件148宗,当年结案110宗,结案率超过80%。同年12月,省侨办、广州市侨办、省政府办公厅有关部门联合组成侨务信访团首次出访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信访团先后在悉尼、墨尔本、奥克兰等城市举行现场咨询活动,解答侨胞的问题,受理侨胞投诉,共接待来访侨胞336人,受理信访案件261宗。

  自“广东侨网”(http://gocn.southcn.com)设立后,省侨办充分发挥侨网为侨服务的功能,在网上设立政策法规、有问有答、回音壁等栏目,并设立电子邮箱接受网上投诉咨询,弥补传统信访模式信息传递慢、效率低的缺陷。2003年,省侨办与南方网合作对广东侨网进行改版升级,完善20个主要栏目,同时加强文化建设的内容,推出了文化虹桥、乡情集锦等特色栏目。此外,广东侨网还强化与受众的互动功能,更大地满足了各界对广东侨务、侨乡信息的需求,密切了广东侨务部门与海外乡亲的联系。广东省侨办被国务院侨办评为“全国侨务信息工作先进集体”。

  经过一系列工作,广东侨务工作出现新局面,充分发挥了华侨众多的独有优势,进一步提高了广东的改革开放水平,推动了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广大广东籍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历来具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关注、支持家乡的社会、文化、经济建设。1978年至2003年止,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直接捐赠近18万宗、已超过314亿元人民币。其中,用于教育科研事业48.88亿元、医疗卫生事业28.5亿元(新建医院2104所)、文化体育事业15.3亿元、路桥建设23.58亿元、兴办工农业105.1亿元、其他公益事业41亿元。广东侨务工作和广大海外侨胞的良性互动,为加速广东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者为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