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国改革的成败得失——海外对中国改革发展的一些看法
发布时间: 2009-06-29    作者:路爱国    来源:国史网 2009-06-29
  字体:(     ) 关闭窗口

  五、小结

  如何看待海外对中国改革发展的评价?这些看法免不了带有一定政治倾向,有捧杀也有棒杀,还夹杂着唱衰中国之声。但是,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甚至反思。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反过来或许也可以说,成功是失败之母。从推动经济增长上看,中国的改革迄今为止被认为是成功的,甚至被认为创造了“奇迹”,但成本和代价也是极其沉重的。如果不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随时纠正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偏差,尤其是重视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反而陶醉在赞扬声中,那就离失败不远了,改革的短时成功就可能成为长期发展失败的前奏。那样,社会领域中的拉美化倾向将变成现实,愈演愈烈的两极分化必然导致冲突,这将粉碎中国的富民之梦 ,而如果不能改变目前的增长方式,将打破中国的强国之梦。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中国的任何改革都需要着眼长远,这就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国家整体利益高于地方利益,可持续发展高于短时间的暴利。不然,依靠牺牲环境、资源、社会平等追求经济增长,不但现实问题越积越多,更重要的是为长期发展制造了重重隐患甚至不可逾越的障碍。

  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也可能富强,但道路更长,代价更大。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就是要以最小的代价,最大限度地缩短这个过程,更快地实现富民强国。中国改革发展是否成功,取决于能不能在很长时期内,例如在今后一个世纪,经济持续增长,人民共同富裕,两者齐头并进,相得弥彰。这是世界历史上任何国家从来没有成就的事业。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只有作到这一点,才算建立了独特的发展模式,才称得上对人类做出了较大贡献。

  无论中国未来前景如何,中国的改革发展历程都将在世界历史和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留下深刻印记。若干年后,“中国化”这个词也许会像“拉美化”一样四处被人引用,只不过,“中国化”可能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一是拉美化的亚洲翻版,代表了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又一个失败战略,成为各国避之惟恐不及的教训;另一个是独树一帜的中国发展模式,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真正实现强国富民的成功之路,能够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的借鉴。两种前景的影响都将是巨大的——不但对中国,而且对整个世界。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