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演进与完善
发布时间: 2009-06-29    作者:钟瑛    来源: 2009-06-29
  字体:(     ) 关闭窗口

  国际上,随着1973年布累顿森林体系奠定的固定汇率制度土崩瓦解,各国的固定汇率受到严重冲击,浮动汇率兴起,但人们对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两者的争论持续不断。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争论激化,固定汇率再度受到某些国家的青睐。其实,无论是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都是一定历史时期国际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汇率制度也会有新的发展。因此,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都不是一无是处,也都不是完美无缺的。 

  在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1952年底),人民币汇率的制定,基本上与物价挂钩。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至1967年底,中国汇率制度的显著特点,是汇价与计划固定价格和计划价格管理体制的要求相一致,人民币汇率与物价逐渐脱钩。1968年-1978年期间,为了避免汇率风险,人民币实行对外计价结算,根据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中经常使用的若干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升降幅度,加权计算出人民币汇率。因此,可以说,1973年之前,人民币实行钉住英镑的固定汇率制度,1973年之后,实行钉住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汇率。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币汇率改革采取了渐进方式走向市场化。1985年恢复单一汇率,人民币汇率采取固定的可调整的汇率制度,主要钉住美元,人民银行不定期地进行阶段性的较大幅度的调整,并从1991年4月9日起,人民银行开始对官方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经常微调汇率,从而增加了汇率变动的灵活性和敏感性,减轻了汇率大幅度调整对经济产生的震动。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进行了重大改革,正式确立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中国外贸和利用外资的发展。此后,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储备迅速上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人民币汇率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周边国家货币纷纷贬值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承诺并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稳定本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国际汇率体系演变的规律和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启示我们要继续改革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历程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