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演进与完善
发布时间: 2009-06-29    作者:钟瑛    来源: 2009-06-29
  字体:(     ) 关闭窗口

  3.1994年至今: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实际操作中,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步伐较快。1994年1月1日起,中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最重大的一次改革,实行银行结售汇,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取消官方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为8.72元合1美元,比官方汇率5.7元贬值33%。

  1994年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本框架,初步奠定了市场对外汇资源配置的主导性地位。从外汇管理看,主要有以下制度参数影响人民币汇率形成:

  (1)银行结售汇制度。在结汇方面,对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实行强制结汇和超限额结汇制度,对资本项目外汇收入结汇实行审批和一定限制;在售汇方面,根据“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资本项目外汇实行管制”的管理框架,要求银行按照经常项目凭有效商业单据和凭证、资本项目凭有效凭证和外汇管理局核准件的原则办理售付汇。

  (2)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管理。1995年起,随着国内外汇供求形势好转,中国开始对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由上限单向管理改为实行上下限双向管理。如果低于下限,银行必须要到银行间市场补足,超过上限则必须到银行间市场抛出,在上下限之间则可以自行选择买还是卖抑或是不入交易。

  (3)央行外汇公开市场操作。人民银行通过设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公开市场操作室入市干预,吞吐外汇,平抑供求,稳定汇价。当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到达规定的浮动上下限或者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超过规定幅度时,央行有义务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当汇率以及结售汇周转头寸在规定的区间内浮动时,央行可根据事前设定的政策目标,决定是否需要入市干预。

  (4)银行间市场撮合交易制度。银行需提前一天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报告第二天拟在银行间市场卖出或买入外汇的量,且当天只能做一个方向的交易,在第二天上午的实际交易中,银行报价包括交易价格和交易量,并根据“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自动撮合成交。外汇指定银行当天只能进行买入或卖出的单向交易,不可以买卖双向同时进行。

  (5)银行间市场汇率浮动区间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了美元、日元、港币对人民币的交易。浮动区间分别为0.3%、1%和1%。央行只对于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进行干预。如果银行报出的价格超过规定的上限或者下限,则为非法价格,计算机不予接受。

  从1994年至今,除1997年外,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出现双顺差的局面,这就造成中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日本等亚洲国家货币纷纷贬值,他们希望人民币不要贬值,以避免出现更大的冲击。中国采取了负责任的态度,承诺了不贬值。1994年中国进行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一方面实现了多轨合并,推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另一方面,实行新的结汇、售汇制度。在此背景下,汇率自1994年以后,一反连续贬值的常态,开始“稳中趋升”。从1995年到2001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以后人民币兑1美元保持在8.27-8.28元之间,汇率基本钉住美元。由此,汇率制度在实行多轨合并以来,由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人民币资金相当紧张,外资进入又较多,出现了明显的外汇供大于求,造成人民币升值的趋势。

  二、人民币实行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基本评价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