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庆工程是建国以来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1958—1959年国庆工程,以十大建筑工程为代表,涵盖了众多的市政工程,如道路、广场、综合管道、桥梁、河湖、煤气、热力、电话等等,甚至还包括为改变城市破旧面貌的拆城墙工程。人们耳熟能详的“十大建筑”只是最终落成的国庆工程的重点和典范。北京市列入国庆工程的市政建设,就有下列项目:天安门广场工程、长安街改建工程、崇文门车站道路工程、天竺机场到市中心道路工程、南苑机场到市中心道路工程、热力煤气工程,概算达7000多万元。
根据北京市委在1958年10月14日向中央的初步报告,各项国庆工程和相应的市政建设,初步估算需要投资2.55亿,其中中央书记处指定的十项工程,建筑面积约为38万平方米,需要投资1.5亿元左右。 经周恩来确定,将国庆工程的投资,包括相应的市政工程在内,改为3亿元。由于要将3亿元中央拨给经费腾出一部分留作后续费用,彭真指示将3亿元压缩为2.5亿元。
虽然在建设过程中一再压缩工程的投资(人民大会堂造价的控制数字最高,每平方米500元,为国庆工程修建的30万平方米的周转房,每平方米控制数字则为80元),但由于建筑面积增加很多,采用了防震结构,加大了钢筋混凝土工程量,以及其他原因,国庆工程的决算数字达4.3755亿元,其中建筑工程用款3.1571亿元,市政工程用款8378万元。市委向中央报告中提出的国庆工程建筑面积为43万多平方米 ,连同为市民迁居所需修建的周转房30万平方米,共有73万平方米,到1959年2月增加为为106万多平方米,增加了33万多平方米。
国庆工程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要“少而精”。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指示国庆工程在修建中要贯彻少而精,质量要好,艺术要精。 彭真要求把国庆工程限制在必要的面积内,不能像故宫那样地大物稀,带起铺张浪费的作风。他在各种场合指出:“不要搞的越大越好,要有内容,少而精,能表现我们的特点。” “这类生产精神的工厂,不能搞得很多,要少而精。……我们还是要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建设生产物质的工厂,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
但是,由于客观需要和其他各种原因,无论是建筑面积和工程造价,还是工程量和技术复杂程度,都超出了市委向中央的报告和过去的预计。整个国庆工程的钢筋混凝土工程量由预定的10万多立方米增加到39万立方米,比北京市建筑工程局1957年全年浇灌混凝土的总量还多15%。人民大会堂的钢筋混凝土,原来预计不过2万立方米左右,后来增加到12万多立方米,相当20个电报大楼或13个新建北京饭店的混凝土工程量。
人民大会堂在国庆工程中,结构最为复杂,难度最大。大礼堂有挑台两层,二层挑台29米,三层挑台22米,下边没有一根柱子。这样庞大复杂的结构,不仅当时国内没有,在国外也很难找到先例。大礼堂7米高、60米长跨度的钢屋架,从地面吊到40多米高的屋顶上去,曾是一个极大的难题。后来在专家的指导下,终于突破了难关。
国庆工程倘若按通常的速度,不是一年的时间内所能完成的,一般要用两年到三年。人民大会堂按照常规,需要“一年设计半年准备三载施工”。实际上,人民大会堂这样宏伟和复杂的大建筑,从1958年10月28日开工,到1959年8月底全部建成,施工时间只用了10个多月,这在北京建筑史上是空前的。由于工期短,必须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第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旧房拆除,居民迁出,做好基地处理工作。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等工程的拆迁工作从1958年9月10日开始,经过30天的苦战,到10月10日就基本完成了拆迁安置任务,共拆房16365.5间。
1958年,北京市因国庆工程拆房18053间,合使用面积221530平方米,迁移居民2976户,13324人。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拆迁任务较为急迫,工作中容易发生过粗过急的毛病。虽然政府根据国家政策法令,对于土地、房屋和地上物给予合理补偿,并对迁移居民适当安置,但拆迁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在相关部门组织的访问中,1297户搬家市民中,有意见的就有491户,其中安置不当的有61户。产生这些毛病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对群众生活体贴不够;对大规模拆迁工作的复杂性认识不足;以及工作上存在有官僚主义。” 包括拆迁在内,国庆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整个工程链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庆工程的好坏和成败。
为了搞好国庆工程,需要对规划、设计、拆迁、物资、资金、安全等众多环节,进行精心组织,以达到工程的预期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广大设计人员解放思想,百家争鸣,大胆创作,群策群力,进行反复修改、比较,取长补短,使古今中外一切精华皆为我用。在施工过程中,广大干部群众和技术人员克服了无数困难,攻克了众多的技术难题,使工程按期完工。
确保工程质量是国庆工程成功的重要关键。人民大会堂大礼堂和宴会厅屋架所需钢材因为质量问题,使原本准备在1959年2月15日吊装钢屋架的计划不得不拖后一个月左右。这一部位施工进度的推迟,由于及时补救,未影响到人民大会堂的最后竣工。 这提醒广大干部群众,要高质量的完成国庆工程,必须在每个环节上都保证工程质量。
国庆工程是建国以来首都最大的一项建设工程。十大建筑是建国以来首都的最重要建筑,与之配套进行的市政建设,也是建国以来首都规模最大的一次市政建设。总的来说,1958—1959年国庆工程规模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时间紧,牵涉面广。它的如期建成是新中国建设事业的一次重大胜利。
三、国庆工程对改变首都城市面貌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