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苏两党执政兴衰原因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 2009-06-29    作者:董志铭    来源:国史网 2009-06-29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在执政的遗产继承上,中苏两党对待领袖犯错误的态度和方法不同

  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在很大程度上与对待斯大林犯错误的态度和方法有关。先是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过分追究斯大林的个人品质和个人责任,不进行正确与错误的剥离就采取简单否定方式,导致了苏共指导思想上的严重断裂,为国内改革制造了极大障碍。更为严重的是赫鲁晓夫这种做法制造了苏联政治上的一种恶性循环,即每个新上台的领导人都要否定前任者,又都继续因袭了前任时期的错误道路。戈尔巴乔夫更是变本加厉。他把对斯大林个人的批判扩展到对苏联政治制度的批判,把对斯大林时期的批判升级为对整个苏共执政历史的批判。这种对待领袖犯错误的态度及采取的方法,最终瓦解了苏共执政的思想基础及自身存在的立足点。

  中国党有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的传统。毛泽东曾以党的早期领袖人物多次犯错误为鉴戒,创立了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理论和政策。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后,中国党同样无法回避如何对待毛泽东的政治遗产问题。党中央和邓小平没有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泽东,而是相反,最大限度地保持和继承了毛泽东思想这份最珍贵、最丰富的思想政治遗产。正是这种把总结历史经验与统一党内思想结合起来、把解决历史问题与确定新的道路结合起来的态度和方法,解决了中国党执政的历史合法性和政策连续性,奠定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可靠基础。中国搞改革开放这么多年能稳定下来,能不受国际上大气候的影响,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党正确地解决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问题。对此,邓小平后来总结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这样来制定方针政策,就能统一全党思想,达到新的团结。这样的基础是最可靠的。” 

  三、在执政的基础巩固扩大上,中苏两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紧密程度不同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