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历史转折前夕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命运的思考
发布时间: 2009-06-29    作者:张爱茹    来源:国史网 2009-06-29
  字体:(     ) 关闭窗口

  四

  社会主义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要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学习和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发展的起点。1978年以前,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基本处于闭关自守。反思这段历史,邓小平指出:“过去‘四人帮’干扰,就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连世界是个什么样子都不清楚。如果说六十年代前半期我们同世界技术上的发展有些差距,但不很大,那末这十多年则拉得很大。”①“同发达国家相比较,经济上的差距可能是二十年、三十年,有的方面甚至是五十年。”②与此同时,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相继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日本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跃为世界经济大国,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小国和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经济腾飞令世人瞩目。

  邓小平看到了这种深刻变化,他敏锐地发现,正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革命,导致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他说:“世界科学技术在六十年代末期七十年代初期有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各个科学领域一日千里地发展,一年等于好几年,甚至可以说一天等于几年。一个新东西发明出来,可以带动其他方面走得很远。”“如果不拿现在世界最新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创造条件,努力奋斗,恐怕就没有希望。”“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末,我们就是有希望的。”③为此,他提出:“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应当看看人家是怎样搞的。”④

  1978年上半年,我国相继派出多个经济代表团出访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这是我国在封闭半封闭几十年以后,打开国门、向西方学习的重要举措。邓小平对这些经济代表团的出访极为重视,4月底专门听取了谷牧、钱正英等代表团成员关于出访准备工作的情况汇报。他强调:在访问中“要广泛接触,详细调查,深入研究一些问题。好的也看,坏的也看,看看人家的现代工业发展到什么水平了,也看看他们的经济工作是怎么管的。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经验、好的经验,我们应当把它学回来。”①6月下旬,代表团刚一回国,邓小平就听取了谷牧的汇报,指出:引进这件事要做,下决心向外国借点钱搞建设,要抓紧时间。②他还多次谈到这些出访的意义,他说:“我们派了许多代表团到欧洲和日本去考察,发现我们可以利用的东西很多,许多国家都愿意向我们提供资金和技术,条件也不苛刻,从政治、经济角度对我们都有利,为什么不干呢?国际条件有利,国内条件也有利,只要下决心干,就可以加快建设速度。”③

  在这一年,74岁的邓小平连续出访了缅甸、尼泊尔、朝鲜、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亲身感受到了现代化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的变化,也看到了中国与世界的巨大差距。亲身的感受和理性的分析,加之不断获得的各种信息,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思想越来越明晰了。他强调:“我们要把世界一切先进技术、先进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④“目前的时机是有利的。粉碎‘四人帮’以后,思想解放了,可以拿资本主义国家行之有效的办法为我们所用。”⑤“经过几年的努力,有了今天这样的、比过去好的多的国际条件,使我们能够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吸收他们的资金。这是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所没有的条件。”“中央如果不根据现在的条件思考问题,下决心,很多问题就提不出来、解决不了。”⑥他还强调:“引进技术改造企业,第一要学会,第二要提高、创新。”“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后,一定要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经营方法、先进的定额来管理,也就是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⑦

  从基本上封闭和半封闭经济甚至是闭关锁国,到真心实意地主张并吸取国外包括西方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邓小平突破了过去僵化的、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绝对对立起来的思想观念,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新思路。这个转变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由此可见,1977年至1978年邓小平在历史转折前夕对中国社会主义命运的思考,实际上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理论创新过程,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历史性飞跃。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在社会主义遭遇挫折的时候,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信念。他一再告诫人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实践,勇于探索。这些崭新的思想,表现出他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在实践中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第一次完整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这一新论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是他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的重要贡献。

  (作者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