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国模式”的成功、特征与未来
发布时间: 2009-06-29    作者:宋林飞    来源:国史网 2009-06-29
  字体:(     ) 关闭窗口

  再看“俄罗斯模式”。

  1990年以后,前苏联、东欧国家实施1980年以来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发展中国家推销的所谓“结构调整政策”,以及美国学者设计的改革方案。1992年初,俄罗斯激进民主派政府推出了所谓三位一体(自由化、私有化和稳定化)的“休克疗法”式经济转轨政策。按照美国学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所概括的“华盛顿共识”的教条,“主张政府的角色最小化、快速私有化和自由化”。

  俄罗斯实行广泛私有化的理论依据被认为是:私有化能够向经理、厂长和职工提供新的刺激,只有私有产权才能给他们带来最强的激励,提高生产率和增加利润。1998年10月5日,俄罗斯国家杜马私有化结果分析委员会委员弗•利西奇金在《论坛报》上发表文章指出,有关俄私有化的全部资料能够证明:存在着掠夺俄罗斯、把俄罗斯人民变成国际金融寡头掠夺对象的犯罪事实。俄已经出售的12.5万家国有企业,平均售价仅为1300美元,其出售的价格之低廉创世界纪录。“私有化更准确地讲:就是腐败化”。连自由主义经济学者雅诺什•科尔奈也承认:俄罗斯“大规模私有化”是无偿分配国有资产和认股权私有化的同义语。

  俄罗斯与东欧国家改革的结果,是国有企业私有化、外国资本自由进入和实行市场经济,同时出现了持续多年的严重经济衰退。1989年,俄罗斯的GDP是中国的两倍强,而在10年后却仅为中国的1/3。当时担任苏共中央委员的一位俄罗斯学者指出:“在业已形成的条件下,社会和谐又是怎么样呢?在俄罗斯社会,在整个共和国之间,分裂路线相互繁殖,斗争和争论愈演愈烈。甚至连党的出版物都宣称戈尔巴乔夫所倡导的改革不只是失败的问题,而是彻底失败” 。《年轻共产党员》杂志1990年第12期载文指出:“国家在滑坡之中,政权无能为力……商店里空荡荡的货架……犯罪猖獗,失业严重……民族冲突导致流血……街上行人愁眉不展的表情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出我们社会的昏暗处境和危机,经济和社会结构出现危机,意识形态和道德价值遭到侵蚀”。从90年代中期起,东欧国家的许多人开始认为,将在东欧扎根的不是原来意义的“资本主义”,而是“野蛮资本主义”,一味追求利润、无视人性和环境等“野蛮”部分显露无遗。

  前苏联和东欧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社会转型表明,照搬“华盛顿共识”的国家,政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市场不能正常有效运行,经济不能持续增长。以“华盛顿共识”为指导的经济社会转型政策,带来了经济大幅下滑和社会政局剧烈动荡等严重问题。

  再看“中国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年均增长9.4%。目前,中国GDP总量已达到世界第六位,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二,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外贸增长达56倍之多,2004年达到1万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 30%。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格利茨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形成的“中国模式”,堪称很好的经济学教材 。

  我国没有照搬诸如“华盛顿共识”等改革与发展模式,而探索出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渐进式改革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发展道路。不到10年时间就实现GDP翻一番的目标,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奇迹”。2005年4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主办“正在崛起的中国经济:进展、存在的危险及国内外的含义”学术研讨会,到会专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中国从一个贫穷的国家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这是国际力量结构的大转型。能够逆转中国崛起之势的力量,在理性范畴内几乎不存在,换言之,中国之崛起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于中国经济及相应的社会体系已经有了良好的应变生存能力,而且经济机器已经获得独立生存能力,甚至有了一定的推动和引导能力。如果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它对世界经济将会产生更为巨大的影响 。

  “中国模式”的成功,使中国的国际形象不断改善。尽管西方一些右翼政客大肆“妖魔化”中国,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评价主体是正面的。最近,跨欧洲的民调显示,对中国持正面评价的达48%,对美国持正面评价的只有25%;在美国,正面评价中国的高达 59%,相信中国经济威胁论的仅 24%,相信中国军事威胁论的更少至 15%;在跨亚洲的民调中,除日本外,对中国的评价几乎全都优于美国;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正面评价也达69%,对美国只有58%。2005年5月,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指出:“我认为美国政府低估了正在壮大的中国的力量。这个国家幅员广阔,它的人民充满活力,雄心勃勃”。她强调,绝对不要以中国为敌 。

  美国高盛公司咨询顾问乔舒亚•库珀•拉莫在2004年5月发表的论文中,把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概括为“北京共识”。他指出,“北京共识”具有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试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以及循序渐进、积聚能量和具有不对称力量的工具(如积累4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等特点。它不仅关注经济发展,同样注重社会变化,也涉及政治、生活质量和全球力量平衡等诸多方面,体现了一种寻求公正与高质量增长的发展思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不同,与“华盛顿共识”的陈旧思路有着本质区别,人们通过这种发展模式看到了中国崛起的力量源泉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模式、俄罗斯模式与中国模式的结果显著不同。作为拉美模式和俄罗斯模式的重要理论基础的“华盛顿共识”,体现了少数发达国家的利益,要求有关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放弃对本国经济的监管,完全向西方资本敞开大门,主要目标是帮助银行家,实质上是一个“全球化陷阱’。上世纪末期,经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巨额投资、援助等为交换条件,“华盛顿共识”在拉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推行开来。这种发展模式使一些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失去了自主自控能力,结果十几个经济体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破坏。而“北京共识”作为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模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追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二、“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