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在外交和国际战略方面,必须处理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促进经济全球化与促进世界多极化,重视大国外交与增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有机统一,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倡导和维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决反对以强凌弱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正确处理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的关系,努力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的不断提高。
本届年会有9篇论文着重研究当代中国外交的发展及其主要经验。如:江苏省委党校张寿春的《周恩来开展和平外交的成功经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了周恩来以和平外交争取和平国际环境的宝贵经验;当代中国研究所张勉励的《关于新中国处理中英旧条约之初探》和北京实验外国语学院张伟的《中国与亚非会议:新史料与新观点》,利用外交部最新解密的档案,做了新的探索和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宫力的《邓小平发展中美关系的战略思考与历史经验》,深入阐述了邓小平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出发,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发展中美关系上表现出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及其主要经验;当代中国研究所刘国新的《中国新安全观的形成及其实践》,系统阐述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中国新安全观及其在周边国家外交中的成功运用;当代中国研究所丁明的《1992年中俄关系略论》,分析了当年中俄关系的曲折发展对两国关系“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王巧荣的《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集中分析和阐述了中国开展“伙伴关系外交”的战略考虑、主要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北京大学李淑珍的《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时代问题争论述评》和当代中国研究叶张瑜的《近年来关于中日关系中台湾问题研究述评》,概述和总结了学术界的有关研究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分析。
此外,后勤指挥学院张连松、农清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联勤的试点和改革》和徐平的《当代中国军衔制度发展的经验教训和启示》,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和探讨了军队建设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总体来看,会议圆满地达到了预期目的,对许多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会议讨论期间,许多同志还对国史学会和国史学术年会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代表年会组委会,向同志们对年会工作的支持和对学会工作的关心,表示衷心的感谢。愿我们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不断推进国史研究和宣传事业的繁荣发展。
祝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