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总结经验要实事求是、着眼大局——在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09-06-29    作者:陈奎元    来源:国史网 2009-06-29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研究国史、总结经验,既要正确地了解国情,又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毛泽东同志说过,“研究中国就要拿中国做中心……不研究中国的特点,而去搬外国的东西,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他还多次说到,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要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要研究。

  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就不能理解,为什么孙中山的旧民主主义不能成功,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为什么三民主义行不通,而土地革命、工农联盟、统一战线这些战略决策无往而不胜;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设国家的方针,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不去建设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为什么提出代表中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以及建立和谐社会,等等。这一切,既是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也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有比我们丰厚的财富,西方的理论家认为这是他们的经济、社会制度优越,也有人为我国“指路”,颂扬美国的模式,认为照搬他们的模式就可以构建成“橄榄型的结构”,几亿农民就可以被“化”进城市,许多美好的情景就会出现。这种思路大约折射出西方发达国家的现状,但是在初级阶段的中国是否适宜,我们应当脚踏实地以科学的态度进行深入探讨。

  邓小平同志说: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一个包含几十年奋斗经验、几十年艰辛探索的深刻思想、科学结论。邓小平设计的基本路线和他强调坚持的社会主义本质、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就是中国自己的路。舍此正确的选择,企图照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过去行不通,现在依然走不通。不要说我们不赞赏资本主义制度,抛开这个原因,还有一个根本的障碍就在于国情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几十年建设的历史,即使在发生过严重失误的那些年代里也有重大的成就,拿1978年与1949年比较,原煤增长近20倍,发电量增长60倍,钢200倍,原油860倍,汽车从0到14.9万辆,财政收入达到1132.3亿。在发展中国家里,在人口增长4.2亿的严重压力下,二十年取得这样的成就,无论同哪一类国家比较,也是不平凡的。

  改革开放的27年使中国成为举足轻重的发展中大国,谁也不能否认这个成就。但是有人将其归功于市场经济的魔力,而不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的成效。中国今天的成就,从根本上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成果;在改革和发展中发生的一些重大问题和矛盾,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才能妥善地解决。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孰优孰劣,马克思主义者应当有充分的自信,吹嘘西方制度平等、民主、自由并不是什么新发明,早已被马克思作了淋漓尽致的批判。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指出,马克思的第二个重要发现就是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揭示了在现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怎样进行的,“这样一来,有产阶级胡说现代社会制度盛行公道正义、权利平等、义务平等和利益普遍和谐这一类虚伪的空话,就失去了最后的立足之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37~138页)现在将美国统治集团所鼓吹的民主、人权同他们的行径作对照,看一看美国对古巴四十多年的封锁,在前南斯拉夫、伊拉克的战争以及遏制中国发展的许多拙劣伎俩,就可以清楚地认识他们那种“公平”、“正义”、“平等”的真面目。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苦难深重的历史、积贫积弱的状态,根源何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掠夺是重要的原因。谈到国情时,我们饮苦水也要思恶源,如果没有鸦片战争以后近百年间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没有日本帝国主义十四年的杀掠,中国的国情也许会改写。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史,要有正确的方向,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

  建国五十多年有成绩、有缺点,有经验也有教训。五十多年的实践与五十多年理论上的探索相伴而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纪录和不朽的成果。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顾五十多年的历程,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社会主义中国的轨迹,就可以唾弃那些妖魔化中国的荒唐论调;可以总结出自己成功的经验,从而使一脉相承具有实在的内涵;也可以严肃地反思那些不应重复发生的过失。

  人类认识世界不是一条笔直的路,特别是探索前人未曾走过的道路,曲折和失误总是难以完全避免的。毛泽东主席的过失已经载入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认为还发生过忽视政治思想教育的失误。有缺点和失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执迷不悟,拒绝听取批评改正错误。科学地总结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我党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关于建国以来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江泽民同志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的讲话,胡锦涛同志纪念邓小平、陈云诞辰百年和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讲话,不仅为国史研究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我们要认真地学习、研究这些理论和方法,确保国史研究遵循正确的方向,取得积极的成果。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