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第十九届国史学术年会
第十九届国史学术年会总结
发布时间: 2019-12-13    作者:李正华    来源:国史网 2019-11-25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李正华

  由当代中国研究所、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联合举办,以“新中国70年成就和经验”为主题的第十九届国史学术年会,已经基本完成大会各项议程。受会议主办单位的委托,由我对本次会议做简要总结。

  本届年会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当代中国研究所党组成员、副所长武力,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河北省社科联第一副主席康振海,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北省文明办主任吕新斌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原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出席开幕式并做了讲话。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月主持开幕式。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张启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与战争理论研究部原副部长齐德学出席会议。《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河北日报》、中国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中青网等媒体对本届年会做了报道。

  本届年会共有入选论文80篇,在一天半时间里,来自中央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下对会议讨论交流情况做一学术方面的总结。

  一、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国史研究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特别是党史和国史。习近平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人民日报》2013年6月27日。]2019年7月,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人民日报》2019年8月1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组织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中有关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和总结新中国70年的历史,可以为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深厚的历史支撑。

  在本届国史学术年会研讨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原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研究员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三代人,围绕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一代又一代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一代又一代的努力进行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一代又一代的勇敢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坚定支持和推动人类进步与和平事业,构成了共和国发展史的三条主线。当代中国研究所武力研究员提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上做出的六大创新:“一化三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创新;改革开放——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三个代表”——党的建设创新;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发展的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的全面创新。北京大学程美东教授认为新中国70年的发展是社会主义道路在落后国家成功发展的典型,丰富了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使社会主义制度大放异彩,并提升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活力的认识。当代中国研究所郑有贵研究员指出,中国发挥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并在开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中探索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集中力量办大事新机制,进而形成以快、活、稳统一为特征的优势跨越发展路径。中国人民大学杨凤城教授阐释了新中国、新时期、新时代构成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前后相续的新中国史。当代中国研究所李文研究员认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奠定了三大基础,即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充沛、良好的人力资源。当代中国研究所宋月红研究员认为,国史通史研究和编纂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意义,指出国家观与历史观、新中国的国家理论与国史观、国史理论和国史研究理论构成了国史通史研究、编纂的学理基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张峰副教授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五大发展理念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发展目标,是新时代探讨社会历史进步问题的三个重要理论维度。当代中国研究所刘仓研究员从主要观点、生产过程、理论来源等方面系统梳理了习近平关于世界文明的重要论述。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吴明刚研究员论证了福建是习近平对台工作思想的发源地。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李春峰副研究员论证了习近平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是对毛泽东的中国传统文化观的继承与发展。

  二、深入总结新中国70年各个领域的发展历程与宝贵经验

  本届国史学术年会围绕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个领域的历史进程以及在各个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与宝贵经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总结和讨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新中国70年政治建设的历程与经验

  当代中国研究所李正华研究员指出,70年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为新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有力保障,是新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刘建军教授指出,新时代必须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风雨同舟、同心同行的宝贵经验传承下去,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这一政党制度。龙岩学院吴文春副教授指出,古田会议彰显的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确立党在军队中的领导地位,确立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原则等对新中国70年治国理政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王华彪副教授论述了新时代发挥西柏坡“赶考”精神对加强党建的重要意义。唐山师范学院李阎副教授梳理了70年来党的意识形态话语的变化。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王欣媛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两年,党惩治贪污腐败的有效方法。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郭强副研究员认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当代中国国家建设的目标定位,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国家实现路径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发展的理论逻辑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国情的现实逻辑的必然结果。南开大学徐行教授等总结了周恩来对我国法制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领导制定了《共同纲领》和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通则条例;在中央政府中建立了专门的政法机构和监督机构;阐明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重大意义;亲自指导司法工作,坚持依法治国、依规管理。当代中国研究所张金才研究员分三个阶段考察了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与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发展历程及职能演变。江苏大学唐华彭副教授论述了人民调解之所以与群众运动存在“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一是因为人民调解需要群众运动提供动力来源,二是因为人民调解有利于实现群众运动的预定目标。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张楠指出,中央政府创造性地在1952年禁毒运动中推行爱国主义性质的“口头宣传”政策,推进了禁毒任务的完成,同时也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新中国形象。同济大学徐迟聚焦江苏镇江地区,展现了“五反”运动的一个侧面。南昌航空大学任云仙副教授对江西水上民主改革的历程进行了探讨。中国人民大学王叶伟探讨了“共产主义大学”运动发起的过程。

  (二)新中国70年经济建设的历程与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董志凯研究员从自力更生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辅相成的角度讨论了1949~1978年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及启示,指出新中国工业化在坚持自力更生方针的指引下很好地处理了技术引进问题,既注意了消化吸收,同时也坚持不以牺牲主权为代价;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一个国家要真正成为科技强国、经济强国,必须努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当代中国研究所王丹莉副研究员梳理了70年来,中国从植根于独立自主到“以市场换技术”,再到在技术引进的同时强化对自主创新及核心技术研发的关注这一自我调整的过程,指出后发大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必须将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后发优势,从而实现工业技术赶超。当代中国研究所王瑞芳研究员用新中国治水方针的变化证明一味墨守中国传统、“以排为主”的治水思路固然不可取,但完全不考虑传统而一味强调“以蓄为主”也是不妥当的。河北大学吕志茹教授梳理了集体化时期京津冀在海河流域的治水合作,展示了区域合作在水利治理方面的重要性及特征。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刘洪生研究员以河北为中心,在对北方抗旱打井决策的由来、河北机井建设状况进行初步梳理的基础上肯定了机井建设的成绩,凸显了机井建设对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史系郭赛飞梳理了引滦工程决策的酝酿与实现。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迟爱萍研究员着重阐述了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结束恶性通货膨胀、确立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统一全国财经等工作中的重大贡献。当代中国研究所钟瑛研究员回顾了1949~1952年新中国金融工作的奠基与起步。当代中国研究所贾子尧梳理了新中国引进外国经济学的历史过程,反映出新中国汲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开放胸怀以及有分析、有鉴别的学习态度。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李嘉树还原了安徽省党政领导逐步“发现”包产到户并做出抉择的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胡晓亮探析了上海工业专业公司制度设立及完善的过程。宁夏社会科学院廖周论证了新时期宁夏工业发展与三线企业及其继承者的逻辑关系。洛阳理工学院牛建立副教授介绍了洛阳作为重工业基地的工业建设。山东交通学院张宝运副教授认为,中国高铁的成功得益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正确决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益于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为铁路建设提供的经济基础、科技积累与人才储备,得益于中国铁路行业长期以来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定力。当代中国研究所王蕾副研究员以20世纪90年代江南造船厂的发展历程为中心,论述了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改革中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互动的中国经验。

  (三)新中国70年文化建设的历程与经验

  当代中国研究所欧阳雪梅研究员指出,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其基本经验有: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关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保持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追求;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正确处理古今中外文化的关系,推动中华文化守正创新。温州大学蒯正明副教授等从党领导全国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程中总结出四条基本经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推进文化多样性发展的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当代中国研究所孙丹副研究员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通过密集立法、不断加强和完善传承体系、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力度,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保护传承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张瑞静副研究员指出,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新型城镇化更加重视文化传承和城镇文化建设,强调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重视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当代中国研究所潘娜副研究员通过考察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即第一次文代会)筹备召开的过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关键,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付出的努力。华南师范大学黄嘉良探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粤剧剧目改造的曲折过程。西南交通大学刁成林认为,《新华日报》对成渝铁路建设所做的全方位宣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增强了人民大众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政治认同。当代中国研究所曹光章副研究员梳理了新时代以来中国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中共中央党校刘济华教授等从依靠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工作、坚持人才为本、创新体制机制、塑造团队愿景、树立榜样形象、拓展活动载体、推进军民融合八个方面总结提炼了中国航天人铸就和传承航天精神的基本经验。当代中国研究所魏立帅分四个阶段梳理了新中国科技体制的发展过程。当代中国研究所苏熹等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回旋加速器为案例,分析了该所的研究方向由国防研究转为基础研究的背景、过程及原因。当代中国研究所王慧斌从“科学服务于人民”和“人民从事科学”两个方面分析了“人民科学”的内涵,并梳理了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开展的相关工作。

  (四)新中国70年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与经验

  当代中国研究所吴超副研究员分三个阶段梳理了新中国社会建设的发展历程,总结出新中国成立70年社会建设的基本经验是:要始终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最大限度地凝聚中国力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坚持公平正义,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始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有重点分步骤地统筹协调持续推进;等等。河南大学何云峰教授从目标、理念、方法和成效四个方面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领导人民开展的社会治理。北京师范大学李小尉副教授从调查研究、宣传政策、理论学习与检查纠错四个方面,展现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领导、扶助贫民生产的工作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注重调查研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调整、改进贫民救济政策。当代中国研究所姚力研究员认为,新中国70年的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取得的基本经验有:始终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初心和使命,把人民健康作为关乎全局的筑基性任务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始终坚持正确的卫生工作方针,从不同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的特点出发,制定适宜的工作策略;始终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遵循公平普惠的原则,将政府主导和全社会广泛参与完美结合。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王胜副研究员探讨了20世纪60年代河北将防控副霍乱疫情作为“政治任务”,论证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应始终作为“政治任务”和一切工作的中心,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中国”的应有之义。

  西南大学邓群刚教授梳理了20世纪50年代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水土保持会议的来龙去脉,突出了这次会议在新中国水土保持史和生态环境保护史上的里程碑意义。当代中国研究所段娟副研究员梳理并评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演进历程以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和成效。当代中国研究所徐轶杰以“环境保护”概念在中国的引入为切入点,还原了在“文化大革命”历史背景下,周恩来如何克服困难,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在中国的发展。

  (五)新中国70年外交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与经验

  中共中央党校宫力教授梳理了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历史演进与基本经验,指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定律,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交的历史使命。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潘敬国研究员指出,从1963年末到1964年初,周恩来出访非洲十国的主要动因来自内部外交政策调整,而且这次出访标志着中国外交成功实现调整,推动了新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的到来。当代中国研究所王巧荣研究员认为新中国70年外交工作的经验主要有:坚持党对外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外交工作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科学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对国家实力及应承担的国际责任有清醒的认识;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当代中国研究所石善涛副研究员分析了新形势下中俄关系的新定位和新内涵,守望相助、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的新目标和新方向。浙江农林大学程珂考察了新中国成立前后浙江的外事接管工作。

  当代中国研究所张星星研究员围绕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坚持和发展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从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到编制体制的革命性重构、从军民结合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之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和永葆人民军队本色等方面,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对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一脉相承的接续探索和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国防大学仲华教授指出,1950年的军队整风成效明显,为军队完成各种艰巨复杂任务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第二军医大学李斌论述了人民海军的发展战略从初创到近岸防御、近海防御,再逐步向远海防卫转型的演变,展现出人民海军70年的发展战略具有历史继承性、时代性和全局性的特点。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吴克辉教授等分三个阶段梳理了广东海岛建设的历程。当代中国研究所陈东林研究员记述了在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爆炸前后中美之间的较量。陆军军医大学张亚斌教授总结了人民军队在应对自然灾害斗争的实践中积累的增强使命意识、强化党组织核心作用、加强战斗精神培育、建立军民协调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发挥科技优势等基本经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颜慧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我军生产经营的指导思想从鼓励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到停止生产经营活动的转变过程。

  当代中国研究所孙翠萍副研究员分析了“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施的原因。当代中国研究所胡荣荣分三个阶段回顾了澳门回归后与内地文化交流的历程,并总结出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交流工作导向、尊重文化交流规律、根据青少年的文化心理特点开展对澳门青少年的文化培育工作等经验。

  充分展现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历程,深刻总结新中国70年取得的重大成就与宝贵经验,是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最好纪念。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在本届学术年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和加强新中国史研究,深入总结历史经验,为阐释中国道路、彰显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做出更加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本文发表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19年第6期。

  [责任编辑:郑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