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关系见证录——师哲口述
作 者:师哲 口述,李海文 整理
出 版 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1月
开 本:16
版 次:1
印 次:1
I S B N :9787801703583
定 价:25.00元
【图书简介】
作为建国初期中苏关系史的讲述者,师哲是不可替代的。作为中苏最高层通话的桥梁——翻译,他最直接地聆听了中苏最高层间秘密的历史性对话,最真切地经历了历史事件中无数的小曲折…… 这将是一部无缘与毛泽东、斯大林等领袖谋面的普通百姓想读的历史,是想了解当时的历史性决策形成过程的研究者必读的历史。
【作者简介】
师哲(1905年6月--1998年8月),陕西韩城井谥村人。1919年考入陕西省立第一师范,1925年春投笔从戎参加国民二军,同年被选送到苏联基辅军官联合学校学习。1926年加入共产党,1927年秋到莫斯科军事工程兵学校学习。1929年底分配到西伯利亚格贝乌工作,1938年秋回到莫斯科,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任弼时的秘书。1940年春随周恩来、任弼时回国后在中央办公厅、中央社会部等处工作,1945年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1948年任政治秘书室主任,1949年兼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俄语学院院长、外文出版社社长。1957年1月任山东省委书记。1959年来下放到陕西扶风。1962年受迫害,被隔离审查。1982年平反,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
【精彩看点】
前苏联在战略上的地位和作用对中国可以说是举足轻重,作为建国初期中苏关系史的讲述者,师哲是不可替代的。作为中苏最高层通话的桥梁——翻译,他最直接地聆听了中苏最高层间秘密的历史性对话。口述史是特殊的教科书,它让人看到了正史的片面性。若有闲心略做推敲,还可以悟到正史编修成我们熟悉的那样的原因。口述者的年龄已到了没有必要说假话的阶段。还原后的个人历史细节,可以补充正统史观中有意被忽略的部分,可以校正被长期误读的史实。《当代中国口述史》丛书的首要宗旨是存史,为当代中国史研究者提供可信的史料。而史米的生命在于真实性。因此,丛书所收以亲历者的叙述为主体,无论是口述,自述,还是回忆录,都必须是亲历者作为事件的当事人,决策者或参与者对事件的叙述。而且必须是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叙述。当然,完全避免情感的因素不仅不可能,而且会使之失去鲜活性。但情感的倾诉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如果是对口述的整理,整理者应对事件背景有必要的了解,要对关键的情节,关键的人物以及时间,地点作必要的查证。同时,要理顺叙事逻辑。文采不求飞扬,但必须成诵。
【内容选登】
第一部分:原书目录
第二部分:1949年刘少奇秘密访苏
在第四次会谈中,斯大林谈到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团结、互助、合作的先决条件是各国人民互相信赖、竭诚相待。这当然代替不了正确的策略与政策,但确是朋友间交往的一项准则。寒暄了一阵后,斯大林邀请代表团去看几部电影,主要是看一部试验原子弹爆炸的现场实况的片子。据说,这是苏联人第一次给外国客人看这样的纪录片。
1 出发前的准备
2 漫长的飞行
3 刘少奇和斯大林会谈
4 刘少奇在莫斯科参观座谈
第三部分:毛主席首次访苏
斯大林忧心忡忡,派莫洛托夫、罗申来主席处访问、交谈,想摸清毛主席内心的想法和愿望。斯大林亲自给毛主席打来电话,与主席直接交谈,问主席有什么愿望或想法,双方应进一步做些什么,是否有新的考虑等。斯大林还给我打来一次电话,想通过我了解毛主席的想法。
1 行程万里
2 两个伟人的首次会面
3 斯大林让步了
4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谈判
第四部分:朝鲜战争期间的中苏关系
以后的谈话就变成了海阔天空的闲谈、聊天,时而谈些奇闻轶事、奇风异俗,时而谈些历史故事,时而谈世间奇迹、历史事件、奇异人物,加上各种奇异的酒令,如:“эксбэрипирэен”的通圈令和各种形式的民间酒令。在宴席上,为了表示好感,斯大林向林彪敬酒,希望他显示出革命军人所具有的革命豪情与英雄气概来。
1 朝鲜战争的开始与逆转
2 周总理和斯大林会谈
3 中国决定出兵援助朝鲜